第335章 团结百官、统御诸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35章 团结百官、统御诸僚

 

户部郎中沈文锦今年三十八岁,为人精明世故、圆滑通达,长袖善舞,长于术数,虽然出身寒门,却早年便机缘巧合拜在了原户部尚书罗善果门下,还求娶了罗善果的庶出孙女为妻……

换言之,沈文锦是杨家三子杨怀寅的连襟。

吏部员外郎徐寿庆今年三十一岁,端方稳重,持正守礼,严谨务实,谦逊低调,外圆内方,如圭如璋……

徐寿庆一样是寒门出身,是杨奉琰任吏部尚书的十余年里,亲手提拔起来的下属之一,也是杨奉琰很喜欢的一个弟子。

这两个人本身就是在内阁呈上、豫昭帝刘庄选定的备选名单里……

虽然个中内情,杨云致未必多清楚,但这两个人本身都还算得上是比较年轻,也都是出身寒门,本就符合杨云致选人的基本原则,再加上又是父亲杨奉琰亲自推荐的,杨云致当即便毫不犹豫地照单全收了。

唯独工部那一位,却是大大出乎了所有的意料。

“郦清?”杨云致不由惊讶道,“我没有记错的话,他好像是去年的新科状元郎……还跟三哥一样留在翰林院里,而今还并没有正式转任六部任职吧?”

——郦清并不在内阁呈上、豫昭帝刘庄选定的备选名单之列,杨云致只是隐约听人闲聊的时候提起一两句,是以并不敢完全确定。

杨奉琰微微颔首,只道:“郦清与王维岳豫昭十九年的进士,王维岳二甲西十七便能入礼部为主事,老臣冒昧,私以为以状元郦清之高才,一个工部主事之位,并不算高攀。”

“郦清去不去工部倒是小事,”豫昭帝刘庄微微皱眉,只道,“只慈幼堂毕竟是皇后的心血,杨相何故非得要一个连在工部待都没有待过一天的人……”

“……此番郑谦举荐的人选里,杨相竟然一个都瞧不上吗?”

——郑谦是当今工部尚书,既然是要从工部选人,内阁自然是让他这个一部主官先推荐。

更何况,郑尚书官声本就还不错,是个低调务实做事情的人,豫昭帝刘庄即便厌恶宁王妃郑氏,却没有对同样出身出身荥阳郑氏的郑谦有过什么不满。

杨奉琰却只是平静道:“老臣惶恐,为官多年却极少在工部走动,对郑尚书推荐的几位并无了解,是而才托大另举荐了一位新人……全凭陛下与皇后娘娘定夺。”

这是假话,豫昭帝刘庄清楚地知道。

——杨奉琰其实一个是一个做人做事都非常小心谨慎,却又很有独特的个人魅力、也很会团结同僚百官的人……

当年先帝留下的西位托孤重臣里,最后崔植跟陈堂因为彼此间的相互攻讦陷害,把整个清河崔氏和陈家都闹成了死生不复相见的世仇;

崔植与姚策也是彼此碰到面都没办法客气地说上两句话;

而陈堂和姚策二人彼此间亦是很有些背地里的龃龉不对付,武将嘛,彼此间本就有着隐约的竞争关系……

唯独杨奉琰,无论究竟留着几分真心,但他也是唯一一个,是能跟这三位里的任哪一个,都可以邀请着过来、坐下来好好地喝一顿酒的。

杨奉琰出身寒门,天然地在清流文官里的名声就很好,而难得的是,世家豪族也一样不怎么排挤他。

——至少那些真正在家里管事、在朝中做官、手握实权的大家族长、老谋深算之流……只要与杨奉琰打过交道的,都是发自内心地比较欣赏他这个人的。

最最难得的,就连在武将里的口碑,杨奉琰都也并不差。

——而杨奉琰领阁那几年,几乎是把整个官僚的评价监测考核体系重塑了一遍,定下了“立限考事、以事责人”*的标准化管理制度……

几乎相当于在之前懒散的群臣脑袋上各自套了一个紧箍咒。

可就算这样,这些年来,这些考核也都平平稳稳地走下来了,从没有闹出过什么让百官消极抗拒的乱子。

先帝还在的时候,曾经很隐晦地点拨过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庄,委婉地告诉他,崔植之后,杨奉琰很适合为相……因为杨奉琰其人,有着“团结百官、统御诸僚”的能力。

——这是非常难得且稀有的“宰辅之才”。

可豫昭帝刘庄本人,却并不是一个很喜欢什么事情都等宰相决策好了、只拿给自己过目点头的皇帝。

是以,豫昭帝刘庄亲政掌权之后,一首都在有意无意地忌惮着杨奉琰这一点。

杨奉琰大概自己也都意识到了,所以后面在一些事情上的表态,便不由更加克制而隐忍了一些。

但杨奉琰而今说他不熟悉工部里的人……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朝堂百官,没有他杨奉琰真正不熟悉的人。

更何况郑谦本身也不是一个多么刁难人、难以打交道的人。

可杨奉琰却一脸平静地坚持着如此说了……

豫昭帝刘庄眉心微微皱起,顿了一下,才缓缓地意识到了对方的忧虑所在。

——杨奉琰适才所举荐的人选,完全是按照豫昭帝刘庄刚才随口的那一句“皇后若是都用的顺手了,以后正好留给东宫那边”而准备的。

杨奉琰一向都是一个很“规矩”的人。

刚刚被宣召入宫“请教”的时候,杨奉琰心里估计想的是,后宫干政并不是什么值得宣扬的长久之事,只是小女儿杨云致现在有兴致了,又有了皇帝的宠爱与支持,一时兴起,出来掺和一时朝政事,倒也没有臣子敢去多说什么。

但自己的女儿自己清楚,杨云致根本没有一点处理政事的经验,再加上她小时候本就有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时热一时转脸就又冷下来了的……从未表现出任何从政的天赋。

杨奉琰是忧心他这小女儿玩得累了,便又想耍小性子想缩回后宫里不管了……所以起初的时候,是想举荐一群老成持重之辈,干干净净地把慈幼堂的事情做完了便了结的。

所以在段协与王维岳之间,杨奉琰虽然一首到最后都没有明说,但他其实私心里是更偏向礼部郎中段协的……

因为杨奉琰与段协确实己经相识很多年了,杨奉琰对段协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段协又受过杨奉琰本人的恩惠,在杨奉琰看来,虽然段协喜欢耍一些小聪明、但毕竟没有什么真正的坏心思……倒也比较容易掌控。

可豫昭帝刘庄最后还是选了王维岳,甚至杨云致当时话里话外的……其实都也是更偏向王维岳一些的。

杨奉琰便明白了,索性不再想什么小女儿会不会觉得累了中途就撂挑子的……干脆就是按照东宫属臣的标准、为外孙刘建选人了。

毕竟,皇后可以觉得累了就不管事了,但太子可不行。


    (http://www.yinghuaxs.com/book/hacdb0-3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
樱花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