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的风裹着细碎的沙砾,掠过斑驳的墓碑。
依萍将新采的野菊花插进陶罐,指尖轻轻拂过墓碑上“林慕孙”三个字,仿佛能触到他温润的掌心。
晨雾还未散尽,山下传来孩子们清亮的呼唤:“陆老师...........”
“陆老师...........”
“陆老师...........”
“陆老师...........”
她转身时,粗布裙摆扫过坟前的艾草。
十几年前,她从上海来到这片贫瘠的土地,那时漫山遍野都是的岩石,唯有山脚下那间漏风的土坯房,这几年她从各地搜寻不一样的花种和草籽,终是将这片土地装点上了些许彩色。
林慕孙曾经在执行完任务之后说过,这儿太贫瘠了,等抗战胜利之后,要在这里建一所学校,让山里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让所有人都能看看这个世界的另一个模样。若不是那场意外,她们两…………现在应该在一起了吧。
........................................................
“老师,王阿婆又给你送玉米了!我刚刚在门口遇到王阿婆,她让我给你带的!”虎头虎脑的石头举着金灿灿的玉米棒,跑得气喘吁吁。
依萍笑着接过,又掰开一半分给石头,玉米的清香里还带着柴火的温度。这样的馈赠,她早己习以为常。
村民们不会说漂亮话,却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善意——一把刚摘的豆角,几个热乎乎的红薯,或是一篮带着露水的野莓............
每一样,都是她们打心底里的感激。
教室里的桌椅虽然有些摇晃,却承载着孩子们的梦想。
依萍站在黑板前,粉笔灰簌簌飘落。她教孩子们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教他们知礼守信,教他们写自己的名字,看着那些歪歪扭扭的笔画,仿佛看到了希望在生长。
课间,那些从来没有出过门的孩子们会围着她,听她讲山外面的故事,讲上海的外滩,讲黄浦江上的轮船…………他们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极了林慕孙第一次说起建学校时的模样。
日子在晨昏交替中悄然流逝。
偶尔,村里的媒婆会找上门,满脸堆笑地说:“陆老师啊,李村长家的儿子在县城工作,人踏实又勤快,要不抽空见个面?”或是:“后山张寡妇的侄子,在镇上开了家杂货店,条件可好了..............”依萍总是婉言谢绝,笑容里带着淡淡的疏离:“我一个人挺好的,真的。”
大家都知道陆老师在守着后山那个抗战时期牺牲的英雄,可是大家也都不忍心陆老师就这样空等一辈子。
夜深人静时,她会坐在林慕孙的坟前,看满天繁星。
风穿过松林,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林慕孙在耳边低语。她记得初到这里的那个冬天,大雪封山,她被困在土坯房里,是那些孩子一点一点清理了积雪,将自己救了出来。
从那以后,她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这些孩子们的身上。
每天清晨,她会早早来到教室,生起炉火,等孩子们到来;傍晚,她又会送住得远的孩子回家,走过崎岖的山路。她看着石头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了懂事的少年,会主动帮她批改作业,照顾更小的孩子;看着翠翠从不敢说话的小姑娘,变得能自信地站在讲台上朗读课文…………这些成长的点滴,成了她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
除了跟方瑜约见那次,她再也没出过太行山。偶尔会给以前的朋友写写信。
她觉得,有信仰的人,在哪里生活都是一样的。
-------------------------------------------------
然而,孤独总会在不经意间袭来。
有时,她走在山间小路上,看到成双成对的飞鸟,或是相依相偎的老人,心里会泛起一丝苦涩。
她也知道,村民们是真心为她好,希望她能有个依靠,能有人照顾她。但在她心里,再也容不下任何人。林慕孙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占据了她整个世界,其他人,不过是山脚下的一粒沙。
-----------------------------------------------------------
村里来了新老师,是个年轻的大学生,充满活力。
他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孩子们唱歌、画画,还能用照片给他们展示外面的世界。
孩子们兴奋极了,围着他问个不停。依萍站在一旁,欣慰地笑着,却也感到一丝落寞。她知道,时代在进步,这些孩子会有更好的未来,而她,或许真的有些跟不上了。
傍晚,她又来到林慕孙的坟前。夕阳的余晖洒在墓碑上,给“林慕孙”三个字镀上了一层金色。她轻声说:“慕孙,你看,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会走出大山,去看更广阔的世界。”风轻轻吹起她的发丝,恍惚间,她仿佛看到慕孙就站在不远处,微笑着向她招手。
第二年冬天,雪下得格外大。
依萍病倒了,发起了高烧。村民们轮流照顾她,石头和翠翠守在她的床边,眼睛哭得通红。新老师跑了十几里山路,请来医生。在昏迷中,她看到了林慕孙,他还是那样年轻,牵着她的手,带她走过开满野花的山坡。
醒来后,她看着围在床边的一张张关切的面孔,泪水夺眶而出。
她知道,自己并不孤单,这片土地,这些善良的人们,还有那些可爱的孩子们,都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
.....................................................................................
时光依旧在太行山的褶皱里缓缓流淌。
依萍的头发渐渐染上了白霜,皱纹也爬上了眼角。
她依然守着那间教室,守着慕孙的坟墓,守着山里的孩子们。
每当有人问起她的故事,她总是笑着说:“我在这里,挺好的。”
因为她明白,爱,不仅仅是相守,更是一种信念,一种执着,一份愿意为了理想和希望,坚守一生的勇气。
在太行山的怀抱里,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那是对林慕孙的思念,是对孩子们的爱,是这片土地给予她的温暖与安宁。
-----------------------------------------------------------------------------------------------------------------------------------
(http://www.yinghuaxs.com/book/cdahdh-2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