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上海,霞飞路早己改名淮海路。
梧桐树影婆娑的街道上,"重生照相馆"的霓虹招牌在暮色中亮起,玻璃橱窗里陈列着新出炉的照片——梳着麻花辫的女工捧着奖状笑靥如花,穿背带裤的孩童骑在父亲肩头比着剪刀手,还有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列队站在人民广场前,胸前的奖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杜飞站在暗房里,看着显影液中的相纸渐渐浮现出影像,恍若又回到十多年前那些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那时的霞飞路还弥漫着硝烟,他背着相机在废墟间奔跑,拍下的不是笑容,而是断壁残垣里不屈的眼神。
如今暗房里飘着的药水味,竟与记忆里的硝烟奇妙地重叠。
"杜老板,有人找!"学徒阿毛的喊声穿透门板。
杜飞摘下橡胶手套推开门,正撞见书桓夹着公文包走进来,中山装口袋露出半截《人民日报》。
他开了家出版社,看上去油墨味倒是比从前更重了。
"杜飞,帮我洗两张全家福。"他掏出牛皮纸信封,"如萍非说要寄给在香港的姨妈。
"照片里如萍穿着藏青色列宁装,鬓角别着素雅的珍珠发卡,膝头坐着十岁的念安。6岁的小男孩站在一边举着航模歪头傻笑,倒和书桓幼时的模样有七分相似。
杜飞接过底片时,瞥见书桓无名指上的婚戒泛着微光。
这对铂金戒指还是之前自己陪着他去挑的,那时他是想向依萍求婚的。
当书桓为如萍戴上戒指时,大家的青春都落幕了。
-----------------------------------------------------------------------------
"可云家那个丫头要来上海读大学了,明天休息一天,给他们接风洗尘!"书桓突然压低声音,眼里闪着兴奋的光,"小武在宿舍楼门口放了八百响鞭炮,整条街都震得发颤!然后被他们领导骂了,哈哈哈.........."
杜飞笑着摇头,眼前浮现出小武憨厚的笑脸和宁宁的模样。
“行,他们在哪落脚?”
“................依萍之前买的房子那,我和如萍自作主张,把房子送给可云他们了............”何书桓顿了好一会才把话说完。
送走书桓后,杜飞翻出压在樟木箱底的牛皮箱。
褪色的布包里装着泛黄的照片:依萍穿着学生装在陆家老宅前倔强地仰头;傅文佩戴着老花镜给依萍补衣裳;还有那张永远定格在胜利时刻的合影——他们西人站在陆家老宅的残垣断壁前,背后是漫天绚烂的烟花。
没有人知道依萍去了哪里,就连如萍说起依萍时,眼底都蒙着层薄雾。
曾经那么多年的并肩作战,杜飞和依萍的情谊早就升华了,结果这人,一声不吭就跑了。
(http://www.yinghuaxs.com/book/cdahdh-20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