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5章 蔷薇,依然热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205章 蔷薇,依然热烈

 

“我来了。”她将脸贴在冰凉的石碑上,山风卷着细沙掠过耳畔,恍惚间又听见大上海的钢琴声。

那时她还不知,命运会将她抛向这般境地——兜兜转转,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如今看着这块墓碑,依萍仿佛又看到了林慕孙温暖的笑容,听到了他温柔的声音。

她知道,自己深爱的人,己经将生命献给了这片土地,献给了千千万万的同胞。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5岁。

依萍将信小心翼翼地收好,放进一个精致的檀木盒里。

盒子里,还放着他们的合照,以及林慕孙送她的那条蓝丝巾。

每到夜深人静时,她便会拿出信来,反复诵读,仿佛爱人从未离去。

山脚下的老妪教会她辨认草药。

每日清晨,依萍背着竹篓穿过野蔷薇丛,指尖抚过那些带刺的藤蔓。

有时她会对着墓碑絮叨些琐事:后山的野栗子熟了,药庐里新添了两味药材,隔壁村的教书先生请她接自己的衣钵............

絮语间,时光仿佛静止在某个春日午后,林慕孙倚着槐树微笑,说要为她写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一年后,战争结束,新中国成立。

依萍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将林慕孙的故事讲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听。

在她的心中,林慕孙从未离开,他的精神,如同太行山的松柏,永远挺拔,永远长青。

而那封带着硝烟与深情的信,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见证,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中的爱情与信仰。

依萍在村里人的帮助下,在林慕孙的墓碑前建了一间草庐。

庐前野蔷薇开得正好,粉白花瓣落满石阶。

屋内木桌上摆着半卷残稿,墨迹早己褪色,依稀可见“上海”“云舟”“母亲”等字眼。角落的陶罐里,几封未寄出的信笺叠得整整齐齐,最上面那封写着:“当你看到这些字时,或许我己化作山间的风。不必寻我,就当我们从未相遇。”

山外的世界早己天翻地覆。

如萍在收到匿名寄来的野蔷薇标本时,窗外正下着绵绵秋雨。她着干枯的花瓣,恍惚看见依萍站在阳光下,眼神倔强如昔。

何书桓将热茶放在他手边,轻声说:“该给孩子们讲睡前故事了。”

而在太行山深处,野蔷薇年复一年开得灿烂。

偶尔有旅人经过那座青石冢,会看见碑前总摆着新鲜的野果。

山风掠过,仿佛有人在轻轻哼唱:“烟雨濛濛,有个人在等...........”守墓人是个女子,也是这个村庄唯一的老师,每日对着墓碑说话。

有人问她为何独守荒山,她只是望着远处的云雾,微笑道:“有些故事,葬在山里就好。”

暮色中的太行山渐渐隐入夜色,野蔷薇的香气混着泥土芬芳。

依萍坐在坟前,将最后一根柴火添进火堆。火光映照着她眼角的细纹,那些曾以为永不会愈合的伤口,早己化作心底最柔软的存在。

她取出林慕孙留下的旧琴谱,在火光中轻轻哼唱,歌声被山风带向远方,掠过平原,掠过城市,最终消散在记忆深处。

许多年后,当书桓和尓豪带着人接手陆家的资产,在依萍宅院中发现依萍留下的日记本时,泛黄的纸页上只有一行字:“我终于明白,放下不是忘记,而是让所有爱恨,都找到它该去的地方。”

窗外,新栽的梧桐树抽出嫩芽,而太行山的野蔷薇,依然开得热烈而寂静。


    (http://www.yinghuaxs.com/book/cdahdh-20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
樱花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