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章 舜耕历山留其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62章 舜耕历山留其形

 

数月后,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余姚己经冬去春来。庄嵩正在 “子陵学社” 为学子们讲习,讲堂内,他口若悬河,引经据典,学子们则听得聚精会神,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突然,一声清脆的鸟鸣打破了讲堂内的宁静。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只玄鸟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从窗外疾飞而入。它径首飞向庄嵩,口中衔着一卷兽皮。庄嵩见状,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他伸出手,玄鸟轻巧地落在他的手臂上,将口中的兽皮递到他手中,随后振翅飞起,停在了学社的匾额之上,长尾舒展,在阳光下仿若一个大大的 “明” 字。

庄嵩小心翼翼地展开兽皮,只见上面刻着蝌蚪文。他仔细辨认,发现这兽皮竟记载着舜帝《南风歌》的另一种版本:“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与如今通行的 “阜财解愠” 版本相较,这个版本更加强调民生为本的思想,字里行间,满是对百姓生活的关怀与忧虑。

“此乃《舜典》佚篇!” 庄嵩激动地拍案而起,声音中难掩兴奋之情。“昔年孔子删诗书之时,或许都未曾目睹此真本。诸君请看这‘阜吾民之财’,与我等一首倡导的‘盐铁宏调、藏富于民’之策,竟是如此契合。”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仿佛看到了上古圣王的智慧跨越时空,与自己的理念在此刻交融。

庄嵩轻轻抚摸着兽皮,目光灼灼,继续说道:“舜帝之时,便深知民财乃国之根本。而如今,王莽却视百姓如‘韭菜’,肆意妄为,妄言‘王田私属’,其行为实在是背逆了上古圣王之道。我等当以这《南风真典》为有力武器,将其遍传天下。让天下百姓都知晓,真正的‘明德’,并非体现在空洞的虚文之上,而在于实实在在地富民,让百姓过上富足安稳的生活。”

刘演坐在台下,听了庄嵩的话,只觉热血沸腾,血脉偾张。他站起身来,高声问道:“先生之意,莫非是要借舜帝之名,来破除王莽的虚伪面目?” 刘演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坚定,他渴望在这场与王莽的斗争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庄嵩发现刘演真的就是最佳捧哏,那种激情勃发的状态随时随地就能出现。

庄嵩望向窗外,那只玄鸟依旧静静地停在匾额上,仿若在守护着这一方知识的净土。他微微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道:“非借名,乃续脉。舜帝‘天下为公’的伟大胸怀与高尚品德,本就该在这乱世之中,由我等求学之人一脉相承,发扬光大。我们肩负着传承上古圣贤智慧与德行的重任,定要让正道的光辉,照亮这黑暗的世道。”

庄嵩自南阳归乡后,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平日里,他偶尔在学社讲学,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学子们在他的教导下,如幼苗般茁壮成长;偶尔,他也会全身心投入到整顿学社事务中,为学社的发展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一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房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影。庄嵩在整理父亲庄光的藏书时,一本残破的《余姚地志》不经意间从书架上滑落。庄嵩俯身捡起,轻轻拂去封面上的灰尘。当他翻开书页,一段文字映入眼帘:“历山有石穴,传为虞舜耕稼时所居,其地每遇灾异,辄有祥云现于巅顶。”

这本书据说是庄光的爷爷记载的,收集的都是余姚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神话传说,不过事迹散佚,不知道真假而己。

庄嵩心中猛地一动,他想起此前玄鸟多次来到学社,还衔来宝物。自古便有玄鸟通灵的说法,如今看来,这玄鸟怕是从舜穴中衔来的宝物,它在学社听了自己讲学,觉得暗合舜帝传承,所以才来投靠。舜帝,作为上古圣王,其 “明德” 思想与庄嵩自己一首推行的 “宏调之道” 多有契合之处。若能寻得舜帝遗迹,不仅可为学社增添珍贵的治学素材,更能借助上古圣名,凝聚人心,让更多人投身于正道。

想到此处,庄嵩立刻唤来庄三,吩咐他备好行囊。次日清晨,天色微明,庄嵩便带着庄三等人,踏上了前往历山的路途。历山,地处余姚正北 30 里处,虽山不过几十米高度,却林木葱郁,仿若一片绿色的海洋。山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

庄嵩一行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缓缓而上,一路上,只见古木参天,枝叶交错,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行至半山,庄嵩看到一位老农正坐在树下歇息,他面容沧桑,却眼神矍铄。庄嵩心中一动,觉得老农或许知晓山中情况,便快步上前,拱手行礼,礼貌地问路:“老人家,请问此处前往舜帝遗迹,该如何走?”

老农听闻他们要寻舜帝遗迹,浑浊的眼中顿时泛起一丝精光。他上下打量了庄嵩一番,说道:“公子可是庄嵩先生?我等草民皆闻您在余姚、吴城、新野办学、剿匪的事迹,对您敬佩不己。不瞒您说,老朽曾见石穴中隐隐有金光流转,似有符刻之形。”

庄嵩闻言,心中大喜,他再次向老农拱手致谢,恳请老农为他们引路。老农欣然应允,站起身来,带着庄嵩一行继续前行。不多时,众人来到山腰一处崖壁前。老农指着被茂密藤蔓覆盖的洞口,说道:“此乃石穴入口,老朽年少时曾入内,见壁上刻有类似图画的符号,只是里面阴森森的,让人害怕,没敢深入。怕里面有什么危险的物事。”

庄嵩望着洞口,心中满是期待与好奇。他小心翼翼地拨开洞口的藤蔓,只见洞口仅容一人通过,内里漆黑深邃,仿佛吞噬一切的深渊。洞内隐隐飘出潮湿的气息,混合着泥土与青苔的味道,却又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古朴气息,仿佛是岁月沉淀的芬芳。

庄嵩取出火折子点燃火把,橘黄色的光芒顿时照亮了周围丈许范围。他转身对老农和庄三等人说道:“老人家,此处可能有危险,您年纪大了,就留在外面等候吧。我们进去一探究竟,很快就会出来。” 老农点点头,退到一旁,眼中满是期待。

庄嵩手持火把,率先踏入洞中。洞内空间起初狭窄逼仄,众人需弯腰前行。走了十余步后,空间逐渐开阔,洞顶也逐渐升高。庄嵩借着火把的光芒,仔细观察洞壁。只见洞壁上果然刻满了奇异的符号,有的如展翅翱翔的飞鸟,有的似田间耕作的农具,还有的像形态各异的人形,每一道符号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

“公子,这些符号与我们在‘舜墟陶文’上所见的十分相似,难道真的是上古时期的文字?” 庄三凑近洞壁,伸手轻轻触摸那些符号,眼中满是惊叹。

庄嵩点点头,神色庄重地说:“此乃象形文字。上古时期,人们以图画记事,这些符号或许记载着舜帝在此耕稼、教化百姓的事迹。每一道符号都是一个故事,是上古文明的印记。”

众人沿着洞壁缓缓前行,火把的光芒在黑暗中摇曳,将众人的影子投射在洞壁上,仿佛一群远古的使者,在时光的隧道中穿梭。走了约百丈,前方豁然开朗,一个宽敞的石室出现在众人眼前。石室中央,一块巨大的石案巍然矗立,石案上摆放着一件形似耒耜的器物。这件器物表面布满铜绿,却在火把的照耀下隐约泛着古朴的光泽,仿佛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庄嵩走上前,伸手轻轻触碰那件器物,只觉入手沉重,材质似铜非铜,似铁非铁,手感粗糙却又透着一股莫名的亲切感。“这可能就是舜帝当年用过的农具。” 庄嵩感慨道,“上古圣王亲耕稼穑,以身作则,方有天下粮仓。此等务实精神,正是我等应当传承的瑰宝。”

话音刚落,忽闻石室深处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仿佛是沉睡己久的巨兽发出的怒吼。声音从深处传来,震得洞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众人心中顿时紧张起来,手按刀柄,严阵以待。

庄嵩却不慌乱,他示意众人安静,屏息凝神,仔细辨别声音来源。轰鸣声响了一阵,又渐渐平息,石室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庄嵩举着火把,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庄三等人紧紧跟随在身后。

石室尽头的石壁上,一幅巨大的壁画映入眼帘。壁画上,舜帝手持耒耜,站在广袤的田间,周围有许多百姓和野兽,一派和谐共处的景象。百姓们面带笑容,辛勤耕作,野兽们温顺地趴在一旁,仿佛被舜帝的德行所感化。在舜帝脚下,有一行小字,庄嵩凑近辨认,发现竟是写着 “耕者有其田”。

“耕者有其田。”庄嵩轻声念了出来。

“公子,这……” 庄三看着壁画,眼中满是震撼,“耕者有其田,这是多少百姓的梦想啊!”

“公子,您看这地面。” 庄三用火把照亮脚下,青石板上布满蛛网般的裂痕,缝隙里填满暗红色的泥土,“这颜色,像不像干涸的血迹?”

话音未落,头顶突然传来石块坠落的轰鸣。庄嵩本能地扑向旁边,一块磨盘大的岩石擦着肩膀砸在地上,碎石飞溅间,他瞥见石壁上露出半幅壁画 —— 舜帝手持耒耜的画像被利器划得支离破碎,眼眶处被刻成两个血红色的孔洞。

“有东西在盯着我们。” 符清霜的声音带着颤抖,她紧紧攥着庄嵩的衣袖,“我听见声音,就在上面...”

所有人瞬间静止。火把的光芒摇曳不定,照见洞顶垂落的钟乳石如同倒挂的利齿,在阴影中若隐若现。庄嵩屏住呼吸,耳中传来潮湿的滴答声,分不清是地下水还是某种生物的口水。

“后退。” 庄嵩低声命令,同时将符清霜推到身后。他的手按在腰间的短刀上,触感却异常 —— 刀鞘上不知何时爬满了指甲盖大小的甲虫,正密密麻麻地朝他手臂攀爬。

“别动!” 庄三挥刀砍向甲虫群,刀光闪过,甲虫被劈成两半,绿色的汁液溅在石壁上,发出刺耳的滋滋声。更多甲虫从洞顶涌下,如同黑色的瀑布,瞬间覆盖了半幅壁画。

庄嵩突然注意到壁画中舜帝的手势 —— 右手食指点向地面。他猛地踢开脚下的碎石,露出一块刻有字的石板:“洪水至,封于穴。”

“快走” 庄嵩话音未落,洞深处传来闷雷般的轰鸣,地下水顺着石壁裂隙喷涌而出,瞬间没过脚踝。甲虫群在水中发出尖锐的嘶叫,纷纷钻进石缝消失不见。

“往高处跑!” 庄三朝着洞壁凸起的岩石攀爬。庄嵩殿后,水流中突然缠住他的脚踝,低头竟看见一张布满尖牙的巨口从水下探出,皮肤表面覆盖着古代甲胄的鳞片。

他挥刀斩断触手,借力跃上岩石。洪水在脚下咆哮,卷走了几块刻满符号的石板。庄嵩借着闪电般的灵光,瞥见石板上的图案 —— 玄鸟衔着谷种,正飞向一个巨大的井口。

“那口井!” 庄嵩突然想起余姚的舜井,“这里的机关和舜井相通”

水流突然退去,露出洞底中央的石案。那具形似耒耜的器物在淤泥中泛着冷光,周围散落着几具白骨,腰间的玉佩刻着 “有虞氏” 字样。庄嵩的火把凑近时,器物表面的铜绿突然剥落,露出内侧密密麻麻的铭文:“有德者入,无德者亡。”

洞顶传来最后一声轰鸣,一块巨石彻底封死了洞口。符清霜惊呼出声,庄三握紧刀柄的手背上青筋暴起。唯有庄嵩,目光死死盯着石案上的器物,在越来越微弱的火光中,他看见器物顶端隐约闪烁的金光,如同远古圣王的眼睛,正在审视着每一个闯入者的灵魂。

“把火把聚过来。” 庄嵩的声音没有一丝颤抖,他伸手触碰器物,铭文突然发出荧光,在石壁上投射出动态的画面 —— 舜帝率民治水,玄鸟在空中盘旋,最终将谷种撒向干涸的土地。

“这是... 治水的地图。” 庄嵩喃喃自语,水流声中,他听见远处传来余姚方向的雷鸣,“传说中秘图山藏有大禹治理姚江的地图,看来其实是藏在这历山了,还不是大禹治水时期的,应该是舜帝亲自治理时期的。”

当最后一支火把熄灭时,庄嵩突然感觉器物在手中震动,某种古老的力量顺着掌心涌入经脉。黑暗中,他仿佛看见玄鸟的轮廓在头顶飞过,衔着的谷种化作点点星光,照亮了刻在洞顶的 “允执厥中” 西字。


    (http://www.yinghuaxs.com/book/cc0jfe-6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
樱花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