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章 批孔批孟和货币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55章 批孔批孟和货币论

 

庄嵩在山阴给学生们灌输了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些学生通过近半年的学习理解,在庄嵩的教授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实践,论证了庄嵩的经济论对村域发展,郡域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学生的对于知识的渴望,让庄嵩感到不教一些有用的东西,有点对不起这些人的感觉,于是在一次上课过程中,他看似无意的问一个学生:“景帝经常赏赐大臣大量的钱财,可谓仁君?”

“善!此乃仁君圣明之举,体恤下臣也是仁君的一大标志。”那学生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庄嵩微微一笑,又问:“那为何景帝时期,百姓依然贫苦,国库空虚,甚至出现了七国之乱?”

学生一时语塞,庄嵩见状,继续说道:“仁君不仅仅是赏赐钱财,更重要的是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

庄嵩又点了一个学生问道:“汉景帝西年‘夏,募民徙阳陵,赐钱二十万。’汉景帝驾崩时遗诏‘赐诸侯王、列侯马二驷,吏二千石黄金二斤,吏民户百钱’。景帝这些钱该不该给,给的是多还是少了。”

“公子刚才说景帝时期国库空虚,那这些钱肯定是给多了。”那学生倒是会活学活用,听课的学生和一些老先生哄堂大笑。这个学生有点小聪明,但是却没自己的想法,多少有点丢人。

“文叔,你说说你的看法!”庄嵩见刘秀眉头紧蹙,似乎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刘秀站起身来,恭敬地说道:“庄先生,学生以为景帝赐钱一事,不能简单以多寡论断。彼时募民徙阳陵,赐钱二十万,或许是为了鼓励百姓迁徙,开发新地,从长远看,对国家的发展有积极意义;驾崩时遗诏赏赐,也是为了稳定局势。只是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官员贪污,导致百姓未能真正受益,国家经济也未得到有效改善。”

庄嵩满意地点点头:“文叔所言极是。这也说明,治理国家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赏赐,还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清正的官员来执行。而且同样花钱,一个是让一个地区整个受益,同时又能让这个地区稳定过渡到民众自己能够生产为止,这叫投资。但是驾崩时花钱叫撒钱,为他个人买个好名声,这叫投机。这种钱花了,是会动摇国之根本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景帝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孔孟之道并没有教会他为君之道。”

庄嵩扫视一圈台下的学生,缓缓说道:“我们学习历史,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就像我们看待儒家思想,它有其精华之处,如倡导仁爱、礼仪等,对社会秩序的稳定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议论纷纷。一些尊崇儒家的学生面露不满之色,觉得庄嵩对儒家思想有失偏颇。

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道:“庄先生,儒家思想乃是我大汉立国之本,怎么能说存在问题呢?”

庄嵩平静地看着他,说道:“儒家思想在一定时期确实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如今世道变迁,外戚专权,百姓困苦,儒家所倡导的那一套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似乎有些力不从心。比如,面对王莽的专权,高呼‘仁政’‘德治’,能让他主动放弃权力,还政于汉室吗?”

另一个学生也站起来反驳:“可是孔孟圣人的思想传承几百年,无数仁人志士都以此为准则,怎能轻易否定?”

庄嵩微微一笑,说道:“我不是完全否定孔孟圣人,他们的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可磨灭。但时代在发展,我们不能一味地墨守成规。孔孟所处的时代与我们如今大不相同,他们的思想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提出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现实情况,探索更适合当下的治理之道。”

庄嵩想起之前在吴城与林渊的辩论,继续说道:“孔子周游列国,传播思想,其精神值得敬佩。但他的思想在当时也并非完全被各国接受,他的治国理念在实践中也面临诸多困难。如今我们生活在大汉,国家的规模、面临的问题都与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我们不能照搬孔孟的那一套。”

台下的学生们陷入了沉思,有的若有所思地点头,有的依然满脸疑惑。

庄嵩接着说:“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这固然是一种进步的思想,但在现实中,如何真正做到以民为本?仅仅靠君主的自觉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具体的制度和措施来保障百姓的权益。”

这时,一首沉默的刘演站起来,说道:“庄先生,您的观点虽有些激进,但细细想来,也有几分道理。我们不能再一味地依赖传统的儒家思想,而应该寻找新的出路。只是这新的出路在哪里,还需要我们共同探索。”

庄嵩看着刘演,欣慰地笑了:“不错,刘兄能有此感悟,实乃难得。我们身处乱世,若想拯救天下苍生,就必须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诸多质疑和反对,但只要我们坚信自己的理念,不断努力,就一定能找到一条光明的道路。”

“这节课我们关于讨论景帝的部分,不可外传,这是真正的帝王之术,莫要被小人学了去,哈哈!”庄嵩看看刘演雄心勃勃的样子,顿时想到此人总有‘造反’的想法,但是这家伙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人选,也难怪后面被人杀了。

“我刚才以景帝举例,其实想要讲一门真正的屠龙术,我不知道这些东西给你们讲了,以后的帝王会感谢我还是讨厌我,因为我的这次演讲,会永远的影响这个时代,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未来的时间。”庄嵩唏嘘的叹了口气。

“庄先生,屠龙术固然厉害,但是也得看掌握在谁的手里,我等恐怕只能左耳进右耳聋,不敢扬言于外啊。”有一老者也是一脸纠结,一听屠龙术就很想听,但是想想听了也没有用,又有种失落感。

“朝闻道,夕死可矣!”刘秀年纪虽小,但是说的话让其他人都点点头。

“那好吧,我就简单讲讲,这次我要讲的是‘货币论’”庄嵩清了清嗓子,看着台下或期待或疑惑的眼神,缓缓开口:“货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看似只是一块块金属、一张张布帛,实则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他拿起一枚五铢钱,在手中轻轻抛起又接住,“这枚五铢钱,大家都再熟悉不过。它可以用来交换粮食、衣物,满足我们的生活所需。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货币的价值究竟从何而来?”

台下的学生们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道:“庄先生,货币的价值不就是它能买到东西吗?”

庄嵩微笑着点点头:“这只是货币价值的一种体现。实际上,货币的价值源于人们对它的信任,以及它所代表的社会劳动。当我们用五铢钱去购买物品时,本质上是在用自己的劳动去交换别人的劳动成果,而货币就是这个交换过程中的媒介。”

刘秀听得十分认真,他思索片刻后问道:“庄先生,那货币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如果国家大量铸造货币,百姓不就都变得富有了吗?”

庄嵩赞许地看了刘秀一眼,说道:“文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货币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如果货币发行过多,而市场上的商品数量没有相应增加,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原本一枚五铢钱能买一斤粮食,现在可能需要两枚甚至更多,这样反而会让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历朝大量赏赐臣民的皇帝,都算不上好皇帝,因为他们不懂得经济,过度的赏赐而不发展经济,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钱币大量贬值,原来一元一斤粟米,后来变成二元一斤,那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刘演也来了兴致,他大声说道:“庄先生,照您这么说,那国家该如何控制货币的发行呢?”

庄嵩看着刘演,眼神中充满鼓励:“刘兄问得关键。国家在发行货币时,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比如市场上的商品总量、经济的发展状况等。只有保证货币的发行量与实际需求相匹配,才能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过度的发行货币,就会导致货币越来越不值钱,导致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往往就是一个国家混乱的开始。”

庄嵩继续深入讲解,他谈到了货币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他们从未想过,小小的货币背后竟隐藏着如此深奥的学问。

就在这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庄先生,您讲的这些货币理论,与儒家经典中的思想似乎有所冲突。儒家倡导重义轻利,而您却强调经济发展和货币的重要性,这该如何解释呢?”

庄嵩早就料到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他平静地回答道:“儒家的重义轻利,并不是要我们摒弃利益,而是要我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遵循道德和正义的原则。经济发展是国家繁荣、百姓富足的基础,只有国家富强了,才能更好地践行儒家的仁爱之道。我们不能因为传统的思想观念,而忽视了现实的需求。”

庄嵩的解释让学生们陷入了更深的思考。他们开始反思,传统的儒家思想在面对现实的经济问题时,是否真的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

这堂课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围上庄嵩,继续向他请教问题。庄嵩耐心地一一解答,他看到学生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心中感到无比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正在慢慢改变这些学生的思想,为这个乱世培养出一批有见识、有担当的人才。不过这不过是他剥下儒学的第一层皮,他打算在他的学堂上,引导更多的人去自己寻找儒学的弱点。

其实汉朝时候的儒学还没有后世那样成为封建礼教的经典,如今不过是暂时成为了国家的中心思想,还没有在文化,社会,国家之间形成牢固的禁锢。

庄嵩打击儒家几位圣人,真实目的仅仅是让刘秀以后为帝后不要过于蠢萌,毕竟历史上的刘秀真的没有什么存在感,原因就是此人和王莽差不多,过分相信儒家那套东西,只不过王莽时运不济,接了汉朝几位皇帝的烂摊子,一下子被天灾人祸给打趴下了,而刘秀却因为大乱之后民心思治,慢慢稳定了政局,但是由于过度相信儒教,最后把汉朝国祚仅仅延续了200年不到。要是刘秀真的能够在庄嵩这里学到一些治国的道理,想必就不会纵容匈奴坐大,想必不会放弃盐铁国营,把最容易强国的经济给放弃了,想必不会过于仁慈,放过杀害自己兄弟的后人,导致差点又一次动乱。

随着时间的推移,庄嵩在新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的学堂成为了当地的求学中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子前来求学。不仅如此,他的思想和言论也逐渐传播开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些有识之士对他的观点表示赞同和支持,认为他为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另一些保守的学者则对他提出了批评和质疑,认为他的言论过于激进,违背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这场关于儒家思想的讨论在学堂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快传遍了新野。一些守旧的学者听闻此事后,对庄嵩的言论表示强烈不满,认为他是离经叛道,竟敢公然质疑孔孟圣人的思想。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对庄嵩进行批判。

然而,庄嵩的观点也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一些年轻的学子被他的创新思想所吸引,更加坚定地追随他。他们认为庄嵩的言论为他们打开了新的思路,让他们看到了求学的另一种可能性。

与此同时,庄嵩在新野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他的学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子,不仅有来自周边郡县的,甚至还有一些从远方慕名而来的。这些学子们带着不同的思想和观念,在庄嵩的学堂里相互交流、碰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求学氛围。


    (http://www.yinghuaxs.com/book/cc0jfe-5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
樱花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