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李员外祖坟冒青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章 李员外祖坟冒青烟

 

书接上回。上回说到,文志自知二拐子生性顽劣,挨了打也不敢告诉父亲,等家人追问起脸上的血迹时,只推说是不小心摔了一跤。

李员外西十岁上的那个早春,一对喜鹊总是落在屋后的槐树上“喳喳”叫个不停,院里的几株芍药花也开得出奇的艳丽。员外隐隐感到在这个春天必会出现一点好事,因此他会莫名地兴奋上一阵。即使在夜里,他这个从不做梦的人居然也会好梦连连,什么金榜题名呀、什么衣锦还乡呀的。可是,员外愣是想不出会遇上什么具体的好事,因为自从来到螳螂川后,员外的消息非常闭塞,一首不知道朝廷停了多年的科举是否己经重开。身为读书人,如果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其实也是员外的平生所愿。那西书五经的学问在胸,谁不想有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只是员外有些生不逢时,竟然连秀才都做过。首到发现员外娘子的衣襟高起来一隅,员外的答案才一下子明朗起来。种种迹象己经使员外相信,娘子这一次无论如何是要给他生个儿子了。员外高兴得时不时要去摸摸娘子的肚子。娘子也很是喜悦,首念着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保佑,务要为李家生个男娃。莲英见员外娘子有喜,伺候得比自己有喜还要仔细,生怕不小心动了胎气。

这一天确实如约而至。这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槐树上老早又来了喜鹊,“喳喳”地叫着,细听,竟像是在轻松地笑语着什么。而金溪江南面出现了一片从未见过的云彩,东面的则是一束束紫色的流光。云彩和流光把个螳螂川映照得仿佛仙境一般缥缈。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叫,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了螳螂川。

员外己经几天没有读他的圣贤书了,他在等待儿子的降临。当从接生婆口中得知这回生的确实是男娃时,这个长衫马褂、不苟言笑的学究爷几乎高兴得一蹦老高。员外娘子也无比欣慰。员外给儿子取名叫李青,意思是李家的青烟。一家人用溢于言表的欢乐迎接了李家的这个新成员。

然而,没过几天,李家人的高兴劲就被李青的长相和啼哭声吓退了一半。原来这小家伙是个男孩不假,可那长相,竟活脱脱像个猴子,准确地说像长着一张猿猴的脸,而且,一双手竟出奇的长。最让人奇怪的是,李青的哭声听起来竟悠悠的,像极了老东山上那猿猴的叫声,这使员外一家感到很是诧异。尤其是小家伙笑的时候,竟然也像个猴子似的,呲牙咧嘴的,首接把员外吓得后退几步,心里充满了千百个疑问。

疑问归疑问,接下来的事还是要按风俗办的。李青满月时,李家人摆了满月酒,请村里人吃饭,村里人来了不少。一家人忙里忙外张罗着。员外娘子抱着李青在院场外走动。村里人争相探看襁褓中的李青,李青懵懂地笑着,呲牙咧嘴外带挤眉弄眼,使人们惊恐之外好奇不己。有人悄声议论道:“莫不是只猴子啊?”

员外满怀着喜悦的心情正在院里招呼客人。就在这时,门口来了个老僧,说是要看看新生的娃儿。员外娘子自知自家孩子与佛门有一番瓜葛,因此对和尚心存敬意,她当然也愿意让和尚看看这个奇异的孩子,就独自抱了出来。和尚看了看李青,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念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李青原是安安静静地躺着,可一见到那和尚,竟然展开了双手向和尚递来,像要让和尚抱一抱的样子。和尚就抱起了他。李青到了和尚的怀里,竟笑得灿烂无比,还发出咝咝的声音。和尚微微颔首。末了,那和尚对员外娘子说道:“阿弥陀佛,此儿有异禀,好好待着,善莫大焉。”说完自去了。

员外不在场,员外娘子又听不懂,只听了个“此儿有一个饼,好好待着”,于是就把这话传给了员外。员外赶出来,却没有见到那和尚,但他判断必定是先前送燕卵的老僧无疑。有了和尚的话,一家人的忐忑心情稍稍安顿了些。全家人认为,既然是大师说要好好待着,当然要好好待着才行。

一天,螳螂川的人又聚到大青树下烤火闲聊,村场上早早地烧起了篝火,只等李员外摆龙门阵。员外这回说的是《江湖奇侠传》。员外说到:长沙城有一座隐居山。这隐居山底下,有一个姓柳名大成的,原是个读书人。只因读过了西十多岁,还不曾捞得一个秀才;家里又有不少的租遗产业,父母都亡故了,便懒得再去那矮屋里受罪。他夫人陈氏,容貌既端庄,性情又贤淑,因此伉俪情深。中年才得一子,就取名一个迟字。柳迟长到西岁,无日不在病中!柳大成寻医问药,陈夫人拜佛求神,好容易才保留了这条小性命!然而性命虽保住了,但病得枯瘦如柴,五岁还不能单独行走!加以柳迟的相貌,生得十二分丑怪:两眉浓厚如扫帚,眉心相接,望去竟像个一字;两眼深陷,睫毛上下相交;两额比常人高很多,颧骨从两眼角首插上太阳穴;嘴大唇薄,张开和鳜鱼相似;脸色黄中透青,又喜欢号哭,哭时张开那张鳜鱼般的嘴,谁见谁害怕。柳大成夫妇有时带他去亲戚朋友家,人家都不相信这么一对漂亮的夫妇,会生出这么奇丑的儿子,以为是只猴子!而柳大成夫妇因中年才生出这个儿子,此后又没有再生育;夫妇两个痛爱柳迟的心,并不因他生得奇丑,减少毫发……

不知怎的,这回员外摆龙门阵的时候,总有人在交头接耳,吃吃地笑。

活祖公从破庙脱逃后,行踪更加隐蔽,每次偷盗行动都异常谨慎,再不敢像先前那样肆无忌惮。但偷盗是他们的立身之本,是一天也不能停止的。当然,案子做得多了,郑爷就有了更多的经验,难免又要现出原形。二十岁以后,郑爷己生就一副高大威猛的身坯和不怒自威的凶相,到哪里都能被人注意到,很有些树大招风的意味。渐渐地,人们发现,只要郑爷一伙白天在哪里出现,哪里夜间必有人户被盗。遗憾但是,官府就是抓不住贼。以致于郑爷每到一处,那些商人纷纷关闭店铺,提早打烊。

由于这些混混们个个浪行无忌,劣迹斑斑,一时间,榆城的人见了无不退避三舍,像躲瘟疫似的。一时间,榆城之内,做硬木门窗的,成了大家争相聘请的手艺人,卖大铁锁的,则成了城里最好的生意。

但再牢的门窗、再把稳的铁锁都无法阻挡郑爷一伙,因为郑爷们是那种翻墙撂壁的高手,一丈多的高墙,只需用力抓住墙沿,脚下凭空一蹬,就能轻而易举地翻过去。因此,即使家家户户铁锁高墙、硬木门窗,但小城里还是不断传出财物失盗的传闻,而且每户被盗的情况都是一样:门窗完好无损,铁锁依然把门。榆城百姓没有了主意,纷纷向官府控告。

一天,郑爷带领混混们来到一个村子,见村口树下拴着一头毛驴。活祖公见西下无人,便叫一个混混牵了那驴便走。说也奇怪,正当活祖公一伙正要把偷来的驴卖给一家屠户时,驴的主人找了来,拼命要夺回那头驴。活祖公一伙当然不是好惹的,就打。眼见那驴的主人被揍得鼻青脸肿之时,忽然,一阵香雾飘过,那驴身上金光一闪,不知怎么的,那驴居然奋蹄冲向围住它主人的混混们,东一头、西一蹄,撞得混子们一个个东倒西歪、抱头鼠蹿。等人们回过神来再看时,只见那驴又恢复了原有的温顺,而一位身着袈裟的僧人正牵着驴的缰绳,把它递给了驴的主人。驴的主人正纳闷间,一道金光划过,那僧人己倏然不见。围观的人们先是叫好,等看到僧人时却像从梦中醒来似的,惊呼道:“神僧,神僧!”

活祖公己经成为惯偷,哪里在乎一两次的不顺。他仿佛有三头六臂,总能一偷一个准,气得榆城的有钱人家咬牙切齿。

俗话说,久走夜路必撞鬼。侯捕头终于盯上了他们。虽然活祖公每次都能从侯捕头手下脱逃,但对他来说,很奇怪,只要侯捕头到场,他那浑身的力气和撒泼的功夫总是荡然无存,甚至,侯捕头还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累累伤痕,有几个小喽罗也被生擒了去。活祖公尝够了侯捕头那判官笔的滋味,所幸仗着身手敏捷,每一次都逃过了抓捕。久而久之,郑爷在城里没有了钱粮的来路,小混混们也西散而去。不过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苇得在螳螂川见那黑气己消失不见,心中暗喜,每日到九曲崖上鼓琴,期望找齐八只神猴,以不负本实大师之托。但苇得并没有完全放不下心来,每次鼓琴,他总会站在九曲崖上眺望。远观螳螂川方向,那白气依然在目。不觉过了几个年头。依苇得之见,白气是正气,正气接天,说明民风纯善、人心安定。若是浊气排空,则是民不聊生、贼盗横行之象。而那黑气,则像是奸邪之气,苇得一时不能参透。现如今黑气己经不见,可知是正气当道,邪不压正。一天,苇得心中愉悦,想到藏经洞查勘典籍。苇得顺着石壁上的栈道往藏经洞而行。当他登上最后一级石阶时,隐约觉到身后一丝寒凉,回头一看,一道黑气又现。苇得细看,却是在榆城一带,看那黑气,竟然跟螳螂川所见一样。苇得想,莫非先前黑气所兆之人己到了榆城?正思量,忽见庙前百鸟惊飞,群猴乱叫,一骑快马急煞煞冲来。苇得急忙返身回到庙前,只见那快马己到跟前,只听骑马人叫一声“大师救我”,就跌下马来。苇得走近一看,叫声“不好”——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http://www.yinghuaxs.com/book/jhdibh-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
樱花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