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书记将至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5章 书记将至

 

县委大楼的楼梯口挂上了新条幅:“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七个字,红底白字,印得端端正正。张万霖站在走廊尽头,盯着那条幅看了一小会儿,才缓缓收回目光。

他知道,这是为裴尚明书记“调研”量身定制的。

几天前,县里收到市纪委通知,省委组织部一位副部长将陪同“某位纪委系统调研干部”下基层。没有明说谁要来,谁要上任,只字未提“任命”,只说“调研了解、走访座谈”。可消息早就在县委大院传遍了——南阳县即将迎来新一任书记。

裴尚明。

传闻他出身市纪委,有人说他是某位省委常委的“外线干部”,也有人说他上任前就在查南阳的“老问题”。而今天,正是他抵达南阳的日子。

上午十点,县委三楼会议室里坐满了人。表面是组织一次“干部警示教育会”,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新书记到任前的一次“态度排查”。

会议主持是县纪委副书记田照林,内容全是条文与案例:

“某某乡镇财政所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报销餐费,金额不大,但性质恶劣”;

“某办公室干部在撰写文件过程中删减关键语句,致使政策传导出现误读”。

讲到后面,田照林突然翻出一份通报:“我们最近收到省委巡视办的反馈,一些单位在干部推荐过程中‘材料虚夸、标签模糊’,不利于准确选人用人。”

有人抬头看了一眼张万霖。

张神色不动。那份被“反馈”的材料,是前不久他主持写的《南阳县中层干部结构分析报告》。他很清楚,这一刀砍得不重,却砍在他肩膀上——不是杀人,是试刀。

而刀主,必是即将到来的新书记。

下午,县委办传来一个不大不小的风声:王继堂托人给省里来人“安排了点见面礼”。

具体内容不详,只知道托人的是“老关系”,送礼的地点是县城郊外一家餐厅包间,还安排了两瓶茅台。

第二天早上,纪委办公室门口站了个不速之客——

市纪委调研员卢怀林,首接带着备案表和来访记录册,向县纪委书记递了一句话:

“今后,所有县级干部与省市来访人员接触,需事先报告。”

这句话不重,但打得王继堂满脸铁青。

张万霖中午路过县委餐厅,听见有人低声议论:“老王这是马失前蹄了。”

“还没上任呢就递礼,纪委出身的书记,会不知道你想干嘛?”

张没作声,只是心里添了一层警觉。

几天前,张按照原计划,将一份《南阳县科股级干部画像分析》递交上去,送给了市里来调研的一位副处级干部。

他本以为这不过是例行公事,不料此报告竟被转呈给省里,成为裴尚明抵达南阳前了解干部队伍的“主要材料”。

这份报告写得极为谨慎,既无明显站队,也无强行拔高,语言克制,逻辑清晰。尤其对“85后”干部成长路径的梳理与分析,得到了市组织部的认可。

几天后,张被临时通知,参加由裴尚明主持的一次“结构座谈会”,出席者仅有七人,都是县机关关键岗位副职。

那是张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这位“未上任己立威”的新书记。

裴尚明不高,皮肤白净,戴着一副眼镜,说话语调不高,却句句带锋。他盯着张的材料看了几秒,然后抬头笑道:

“这份报告,我在路上看完的。写得挺实诚,不跑偏,挺好。”

张微微欠身,不卑不亢:“材料是实情,只为决策参考。”

裴点头:“嗯,咱们干部也得实情。尤其是关键岗位上的干部。”

这话说完,座谈室陷入一阵沉默。张心中一凛——这“关键岗位”一句,指的是谁,谁听得懂。

西、陈之恺携信而来

几天之后,张接到赵澜通知,说有位“老朋友”来访,未留名,但点名要见张。

张带着疑问赶到后院接待室,门一开,站着的正是陈之恺。

彼此一笑,握手寒暄如旧。但张很快注意到,陈手里夹着一个蓝色信封,封面盖着省委办公厅的红章。

信上写着几个字:“关于加强南部区县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陈轻声道:“我们那边,现在也在关注你。”

张沉默片刻,问:“是好事,还是提醒?”

陈笑了笑:“你觉得呢?裴尚明书记,是动真格的。他要动人,也要扶人。你要自己拿主意。”

张点头,低声说了句:“我明白了。”

送走陈后,他回到办公室,坐在椅子上,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信封就在一旁,仿佛一个未爆的信号弹。

外面,天空乌云涌动,一辆挂着外地牌照的黑色奥迪缓缓驶进县委大院——

书记,将至。


    (http://www.yinghuaxs.com/book/jhdfih-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
樱花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