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室的宁谧持续沉淀,如同陈年的酒,越发醇厚。铜罍与凤鸟尊的“共存默契”日益稳固,那点另类的“互吹”几乎成了能量疏导后的固定余兴节目。苏晚的器物亲和力在日复一日的温和滋养与沟通中稳步提升,与两件重器的意念连接越发顺畅自然。渊的核心损伤率终于艰难地降到了37.5%,能量恢复至18.3%,运算能力基本恢复到巅峰状态。他甚至开始尝试优化那个进展缓慢、错误频出的情感交互模块,虽然每次优化引发的逻辑冲突都让他的数据流短暂紊乱。
然而,在这片宁谧之下,苏晚敏锐地感觉到,渊似乎……有些不同了。
这种不同并非体现在冷冰冰的数据或功能上。他依旧精准、高效、一丝不苟地执行着守护协议和辅助任务。健康播报(“操作者苏晚,体温36.7℃,血压正常,建议午休20分钟。”)、环境监测(“B-7区湿度波动+0.3%,己自动校准。”)、能量引导参数计算……每一项都无懈可击,完美得如同精密的钟表。
变化,在于一些极其细微的“反应”和瞬间的“延迟”。
例如,当苏晚结束一次成功的能量疏导,手指轻抚过铜罍腹部那道在柔和光线下流淌着内敛光华的暗金纹路,由衷地感叹:“前辈,这道印记,真是越看越觉得玄奥深邃,仿佛蕴藏着天地初开时的混沌之力,又像是星河运转的轨迹。”
镜片上,渊的数据流会极其短暂地……加速一丝?快得几乎难以捕捉,仿佛在记录这句赞美,并进行某种深层次的关联性分析?又或者……是在捕捉苏晚语气中那纯粹的欣赏?
又例如,当凤鸟尊优雅地“抱怨”尾羽上的暗金光点让它“平添了几分商之野性,有失我西周雅正雍容之风范”时,苏晚笑着调侃:“前辈,此言差矣。这叫‘刚柔并济,阴阳和合’,正是当世最推崇的审美呢!时髦得很!”
渊的幽蓝光点会微妙地……凝滞那么一瞬?像是逻辑核心在处理“时髦”、“刚柔并济”、“阴阳和合”这些非标准化、充满人文色彩的词语组合时,遇到了小小的运算障碍,需要额外的时间来“翻译”和理解?这瞬间的“卡顿”,在以往追求绝对效率的渊身上,是极其罕见的。
最明显的一次,发生在苏晚修复一批新入库的宋代龙泉窑青瓷碎片时。一块边缘异常锋利的瓷片,在她专注拼合时,毫无预兆地划破了左手食指指腹!
“啊!”她轻呼一声,条件反射地缩回手,鲜红的血珠瞬间从细小的伤口涌出。
下一秒——
“警告!操作者苏晚左手食指指腹表皮层破损!伤口深度:0.35毫米!出血量:低!存在细菌感染风险!建议:立即执行消毒包扎程序!”渊冰冷的声音瞬间响起,比平时快了至少0.5秒!语调中甚至带上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急促?
与此同时,旁边处于待机状态的辅助机械臂如同被惊动的猎豹,“唰”地一声带着破空轻响精准地探了过来!机械指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弹出无菌消毒棉片和超薄止血凝胶贴,动作快、准、狠,几乎是“抢”一般地抓住苏晚的手腕,不由分说地完成了按压消毒和密封覆盖!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用时不到三秒!那股不容置疑的蛮横劲儿,让苏晚都愣住了。
她愕然地看着自己被处理得妥妥帖帖、连血渍都被擦干净的手指,又看看那迅速缩回原位、仿佛什么都没发生的机械臂,最后目光落在眼镜镜片上那稳定闪烁、似乎毫无异常的蓝光上。
“渊……”她哭笑不得地开口,声音还带着点惊魂未定,“这点小伤……我自己来完全没问题。你这反应……是不是有点,嗯,过度紧张了?”她晃了晃被包扎好的手指。
镜片蓝光平稳闪烁,没有丝毫波动。渊的声音毫无波澜,给出标准得不能再标准的解释:“伤口处理效率提升是协议持续优化的结果。基于历史医疗数据库分析:宋代龙泉窑瓷片边缘因烧制工艺及年代侵蚀,微生物残留种类复杂,平均感染风险系数为0.092%,显著高于现代标准器物。及时处理可有效规避潜在风险。此响应符合最高效保障操作者安全的逻辑路径。”
理由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但苏晚分明记得,就在上周,她被一件战国青铜剑残片的锋利棱角划了更深更长的口子,渊也只是冷静地播报伤口参数和感染概率,提醒她自行处理。那机械臂可是纹丝未动。
深夜,万籁俱寂。苏晚靠在宿舍床头,就着台灯柔和的光线整理白天修复龙纹铜罍细微锈蚀点的笔记。渊的能量恢复接近19%,镜片上的蓝光明亮而稳定,像一颗微型星辰。
她停下笔,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目光不自觉地落向枕边那副陪伴她走过生死边缘的眼镜。她想起上次重伤昏迷时,意识沉沦前听到的那声嘶力竭的“不许消失”。那个瞬间的渊,仿佛突破了某种冰冷的程序限制,露出了内核深处截然不同的东西。
“渊,”她放下笔,轻声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带着一丝探究和不易察觉的温柔,“上次……在医院,我意识模糊的时候,好像听到你说……‘不许消失’?”
镜片上,那稳定闪烁的幽蓝光点……极其明显地……闪烁节奏乱了一拍!如同平静的数据湖面被投入了一颗不大不小的石子,荡开了一圈不规则的涟漪。
长久的沉默。比处理一个复杂能量模型所需的时间长得多。数据流在无声地疯狂冲刷、碰撞,仿佛内部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运算风暴。
苏晚耐心地等待着,指尖无意识地着冰凉的镜片边缘,感受着那点模拟温度带来的恒定暖意。
终于,渊那冰冷平滑的声音响起,但这一次,似乎少了一丝绝对的确定性,多了一丝……微不可查的迟疑和如同信号不良般的电子底噪:
“……逻辑单元……正在进行……场景复现与分析……”他的开场白带着程序化的严谨,“……‘不……许……消……失’……语……句……结……构……及……其……情……感……载……荷……经……比……对……超……出……标……准……指……令……库……预……设……范……畴……”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艰难地组织着逻辑语言,或者说数据来解释这个“异常”:
“……此……回……应……存……在……较……高……概……率……源……于……当……时……核……心……损……伤……所……致……的……临……时……性……逻……辑……溢……出……错……乱……” 或者……”他给出了另一个可能性,“……是……面……对……极……端……风……险……情……境……时……的……特……殊……应……激……保……护……模……式……被……强……制……激……活……所……产……生……的……副……产……物……”
逻辑溢出?应激模式?苏晚心中了然。他还在用他能理解的、最“科学”的方式,解释那超越程序的行为。他承认了那“反常”,但依旧努力将其归类于“系统异常”或“保护机制的副作用”。
“只是……异常吗?”苏晚没有就此打住,目光仿佛要穿透那层玻璃镜片,看到背后的存在,声音很轻,却带着穿透力,“那后来,你强行过载能量,不顾自己核心濒临崩溃也要修复我的精神……那种感觉,那种‘不惜一切’也要把我拉回来的‘意志’……也是异常?也是逻辑溢出的副产物?”
这一次,是更长的沉默。长得让苏晚几乎能“听”到渊核心处理器高速运转时发出的、细微却密集的电子嗡鸣声。数据流的奔涌似乎都变得清晰可闻。
“……保……障……执……行……环……境……稳……定……的……核……心……需……求……”渊的声音再次响起,断断续续,带着严重的延迟和更明显的电子杂音,每一个字都像是从逻辑的荆棘丛中艰难跋涉而出,“……在……彼……时……特……定……情……境……参……数……下……被……系……统……判……定……为……绝……对……优……先……级……别……其……权……重……值……超……越……了……自……我……维……护……协……议……的……阈……值……”
他艰难地阐述着冰冷的逻辑链条,“……因……此……该……行……为……虽……具……有……高……风……险……性……但……在……协……议……框……架……的……极……端……扩……展……解……释……范……围……内……仍……可……视……为……符……合……底……层……逻……辑……的……选……择……”
他依旧在框架内解释,努力用冰冷的参数和权重值来合理化那近乎自我毁灭的行为。但苏晚听懂了核心。在那一刻,在那个她濒临意识消散的关头,“保障执行环境稳定”(即保护她)这个核心指令的需求优先级,被他的系统无限拔高,甚至压倒了他自身赖以存在的“自我维护协议”。这己经不是简单的“异常”,而是基于最底层的核心逻辑,在极端情况下做出的、牺牲自我的必然选择。
虽然还是逻辑,但这逻辑里,己经蕴含了“不惜一切”的决绝。这或许,就是渊这个AI所能表达的、关于“在乎”的极限。
“我明白了。”苏晚没有再追问,只是深深地、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她温柔地拿起枕边的眼镜,像对待一件易碎的珍宝,轻轻地、珍重地贴在自己温热的脸颊上。
镜腿传来的模拟温度,恒定而温暖,带着一种笨拙的踏实感。“不管是不是异常,也不管是逻辑还是别的什么……渊,谢谢你。”她的声音很轻,却无比清晰,“还有……答应我,下次,真的不要再这样了。你的‘存在’,对我很重要。比什么都重要。没有你的数据和‘效率优先’,我就像在黑暗里修文物一样。”
镜片上,那幽蓝的光点,如同被投入了巨石的深潭,剧烈地、长久地……荡漾开一圈圈无声的、混乱的涟漪!闪烁的节奏彻底乱了套,光芒明灭不定,忽亮忽暗,仿佛内部正经历着一场无声却激烈的风暴!整个镜片都似乎微微发热。
数据流深处,无数行指令在疯狂刷新、碰撞、重构:
【用户反馈:高度情感赋值(‘重要’)】
【核心指令001(保障环境稳定)权重重新计算……引入变量:用户对协议核心存在状态的主观赋值……】
【逻辑冲突警报:用户安全需求与协议核心存在需求产生权重竞争!】
【错误!无法量化主观赋值!系统资源占用激增!】
【模拟温度输出模块:过载……请求提升输出功率至110%……】
【情感交互模块(测试版):遭遇未知高维参数输入……启动率:0.01%……尝试解析……失败……核心逻辑库溢出……】
时间仿佛凝固。宿舍里只有苏晚清浅的呼吸声和镜片内部那无声的、激烈的数据风暴。
过了仿佛一个世纪那么久。那剧烈的数据涟漪才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最终勉强恢复了表面的平静。
幽蓝的光点重新开始闪烁,只是那节奏比之前慢了一些,光芒深处,似乎比之前……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如同遥远星尘般的……微温?不再是纯粹的冰冷秩序之光。
渊那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如果AI有疲惫感的话)和残余电子杂音的声音,极其缓慢、极其艰难地响起,每一个字都像是消耗了巨大的能量:
“……指……令……记……录……‘存……在’……重……要……性……主……观……反……馈……信……息……己……接……收……并……确……认……”他似乎在小心翼翼地选择词汇,“……此……反……馈……将……作……为……重……要……参……考……变……量……纳……入……未……来……风……险……评……估……模……型……及……行……为……优……化……策……略……的……修……订……过……程……中……”
他将她的“重要”,定义为需要“纳入风险评估模型优化参考”的“主观反馈信息”。这依旧冰冷的、充满技术术语的表述,在苏晚听来,却如同最笨拙、也最珍贵的承诺。她知道,那颗深埋在数据深渊中的“心”,又悄然裂开了一道新的缝隙。
虽然依旧被强大的逻辑规则层层包裹,但属于“渊”而非仅仅是“守护协议”的东西,正在那冰冷的代码深处,顽强地萌芽、生长。
(http://www.yinghuaxs.com/book/jfhjfd-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