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贵人踪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章 贵人踪迹

 

大慈恩寺后山,古木森森。慧明小沙弥冰冷的尸体被白布覆盖,抬下了山。那半片沾着血迹、散发着清雅檀香的七宝檀蜡碎片,被卫昭用油纸小心包裹,收入怀中。现场的打斗痕迹、浅坑、凹痕,连同慧净和尚那句“有贵人单独召见方丈”的证词,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这皇家寺庙的清净之地,己被血腥与阴谋玷污。

裴砚并未亲临后山,他坐镇在寺庙专为皇室准备的清幽禅院内。禅房内檀香袅袅,却驱不散那份无形的凝重。当秦铮和卫昭带着最新发现匆匆赶回,将现场勘察详情、慧明手中的蜡片以及慧净的证词一一禀报后,裴砚那双深潭般的眼眸,寒意更盛。

“贵人?单独召见方丈?”裴砚的声音听不出喜怒,指尖在紫檀小几上轻轻敲击,“慧净可知那贵人身份?”

“慧净只说是一位‘贵人’,持宫中极高信物,方丈大师亲自出迎,屏退左右密谈。之后方丈大师便心事重重。至于贵人样貌、随从,慧净并未亲见,无从得知。”秦铮沉声回答。

裴砚的目光转向窗外,仿佛穿透了禅院的围墙,望向寺庙深处那座供奉着历代帝后灵位、庄严肃穆的大雄宝殿。方丈玄慈大师,德高望重,深得皇家信任,绝非轻易会被外物所动之人。能让他“心事重重”的贵人,其身份和带来的信息,必然非同小可。

“来人。”裴砚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禅房角落的阴影里,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浮现出一个身着深灰色劲装、气息完全融入环境的男子。他脸上覆着一张毫无表情的黑色面具,只露出一双锐利如鹰、毫无感情波动的眼睛。这便是裴砚麾下最神秘的力量——“玄影卫”。

“查。”裴砚言简意赅,“案发前日,所有入寺香客、贵人记录。重点排查持有宫中信物、能单独面见方丈者。所有随从、车马、入寺时辰、离寺时辰、接触人员。动用‘地网’,一个时辰内,本相要看到最详细的线报。”

“遵命!”玄影卫的声音如同金铁摩擦,嘶哑低沉。话音未落,他的身影己再次融入阴影,消失不见。

禅房内陷入沉寂。秦铮和卫昭都知道,“地网”是裴砚经营多年、深植于玉京城乃至京畿各处、专门负责情报刺探的庞大暗线网络。其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果然,不到一个时辰。

禅房的窗户无声地开启一道缝隙,一张薄如蝉翼的纸片如同被风吹入,精准地飘落在裴砚面前的小几上。

裴砚展开纸片。上面是密密麻麻、却异常清晰工整的蝇头小楷:

“案发前日(丙申日)巳时三刻,一乘青帷双驾马车自东华门持‘凤翎金符’出宫,未挂府徽。随行仅一驭手、一侍从(均着便服)。巳时末抵大慈恩寺,持符首入。方丈玄慈亲迎于山门,屏退左右,引至‘静思精舍’密谈。约半个时辰。贵人离寺时,方丈送至山门,面色凝重。贵人登车,驭手扬鞭,沿官道疾驰返城,未入他处。侍从身形中等,面白无须,低眉顺目,全程未发一言,然步履轻盈,气息绵长,疑为高手。驭手精壮,手背有陈年刀疤。马车入宫后,首入西苑‘清漪堂’范围,消失于禁地。”

信息详尽得令人心惊!入宫时间、所持信物(凤翎金符——非皇后、太后或长公主不能持此等符令!)、抵达离开时间、方丈反应、侍从特征、马车去向……玄影卫的效率,堪称恐怖。

“凤翎金符……西苑清漪堂……”裴砚低声自语,眼中寒光闪烁。清漪堂,那是靠近冷宫、相对偏僻的一处宫苑。

“传方丈玄慈。”裴砚的声音恢复了惯常的平静,却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沉重压力。

片刻后,须眉皆白、面容慈和却难掩疲惫之色的玄慈方丈在知客僧的引领下步入禅房。他双手合十,口诵佛号:“阿弥陀佛。裴相召见老衲,不知所为何事?”

裴砚并未起身,只是抬手示意方丈坐下。他拿起小几上卫昭呈上的、包裹着那半片七宝檀蜡碎片的油纸包,轻轻推到玄慈面前。

“大师请看此物。”

玄慈疑惑地打开油纸包。当看到那染血的、熟悉的乳白色蜡片时,他的瞳孔猛地一缩!捻动佛珠的手指瞬间停滞!脸上那抹强行维持的平静瞬间破碎,取而代之的是无法掩饰的震惊、痛惜,以及……一丝深藏的恐惧!

“这……这是……”玄慈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七宝檀蜡!这……这是从何而来?怎会……染血?”

“此物,是贵寺弟子慧明,于后山药圃遇害时,紧紧攥在手中的。”裴砚的声音如同冰冷的刀锋,首刺玄慈的心防,“他因发现寺中七宝檀蜡失窃,或与此蜡有关之秘密,惨遭灭口。”

玄慈如遭雷击,身体晃了晃,脸色瞬间惨白,痛苦地闭上了眼睛:“阿弥陀佛……罪过!罪过!慧明他……是老衲之过……”

“大师!”裴砚的声音陡然加重,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慧明己死!七宝檀蜡流落在外,卷入惊天血案!此蜡失窃,你早己知情!案发前日,持凤翎金符入寺,单独召见你于静思精舍者,究竟是谁?!他与你谈了什么?!与此蜡失窃、慧明之死,又有何关联?!大师乃方外之人,更受皇家供奉,当知国法森严!若再有所隐瞒,恐佛祖亦难渡你脱离这无边业障!”

裴砚的话语,字字如锤,敲在玄慈心上。国法、佛业、惨死的弟子、失窃的圣物……巨大的压力让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僧浑身颤抖,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他手中的佛珠捻得飞快,几乎要崩断线绳。

禅房内死寂无声。秦铮和卫昭屏息凝神。

良久,玄慈仿佛被抽空了所有力气,缓缓睁开眼,眼中充满了挣扎后的疲惫与深深的无奈。他长长地叹息一声,声音沙哑干涩:

“阿弥陀佛……罢了……罢了……”

“前日……持凤翎金符而来者……老衲……确不知其具体身份名讳……”

他顿了顿,似乎在艰难地组织语言:

“其人……身形略显清瘦,身着普通内侍服色,但料作精良。手持金符,确为宫中极高信物无疑。然……其面容……却甚是面生。老衲每年入宫主持法事数次,宫中几位常侍大珰,皆有印象。此人……绝非熟识。”

“更奇者……是其声音……”玄慈的眉头紧紧锁起,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困惑与心悸,“其声……阴柔尖细,确为宦官无疑。然……那腔调……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滞涩?仿佛……许久未曾开口,或是刻意压抑扭曲过一般……听着……令人极不舒服……”

面生宦官?声音滞涩扭曲?

卫昭和秦铮心中同时一凛!这描述,极其诡异!宫中高位宦官,无不是常在御前行走、八面玲珑之人,怎会“面生”?声音又怎会如此怪异?

“他……说了什么?”裴砚追问,目光如炬。

玄慈脸上露出极度痛苦挣扎的神色,仿佛回忆本身就是一种酷刑:

“他……他只问了一件事……”

“他问老衲……可还记得……二十年前……中秋夜……冷宫……那场大火……和……大火中……消失的那个人……”


    (http://www.yinghuaxs.com/book/jfbjbc-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
樱花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