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玄寳元上經乃十一
太上寶元上經一名源一妙訣又名/自然經玉晨君所修五帝神旨祕大
有之房傳无/上眞人也
太上曰大道浩浩其中有寶其寳甚精莫侣
其榮其榮鬱鬰莫儔其貴其貴甚尊莫齊其
門其門无雙其户獨立子能尋之无欲首入
有欲求之莫或能及少欲志慕感有差級法
地則天守道自然自然妙炁應以三位三位
之源源本同實實以鎭虚以文成質内外相
須混而爲一一接三才才人岀類合德二儀
拔乎其萃由識本源守貸不失永保生生修
之入室靜篤精思見妙如日明來闇去消除
死炁死炁稍遠生炁浸長長生不死是曰得
常常未即得恒當存知知常曰明不知常妄
作凶凶資欲起貪爭相牽氛氳蓊鬰罪障日
堅心神亂惑災禍相纏智慧悟此抑欲鍊心
以清治濁以正制邪邪凶旣去正吉惟新能
成能蔽與道合眞也
自然源一應乎萬物爲三萬物作復由乎西
炁五行周流六虚同歸宗一一爲道子生二
二生三三一之中有數無量一二三西爰及
五六學者所修以寡其欲欲寡私少道乃可
弘是以聖眞尊一爲主事二爲師宗三爲友
親西爲朋尋五爲侣遊六爲常常六者合通
不可離也侣五者思帝攜之宴也朋西者炁
序爲體也友三者景耀同明也事二者法則
天地也尊一者敬重道君也君毋道源无爲
湛存是无欲所明非少欲所習也少欲之習
如母守子是以上學敬重道君敬重道君者
修存禮也法則天地者習生施也同明景耀
者晝夜照覧也炁序爲體者行藏得時也思
帝君擕宴者順王立功也六合常通者從道
立德也從道立德者守靜清虚也順王立功
者随時賞罰也行藏得時者嘿語有節也晝
夜照覽者研經内觀也習生施者係道種也
修存禮者續玄位也續玄位者積學立功縁
階入序道德備充昇玄極也係道種者建善
相生子孫傳業成性存存祭祀不輟也研經
內觀者誦詠靈章解了妙義臨目思神與眞
合也嘿語有節者物順則行人忌則止固窮
潜通蒙養正也随時賞罰者誅邪輔正明道
救俗抑揚取中无固必也守靜清虚者運值
無爲無爲無滯三宫閑寧五神安靜也從道
立德者无之與有適應逍遥滌除巳辯玄覧
備周去來非我唯道是從出入爲物功德不
去也能明此六由經有三三經者一以明天
二以明地三以明人人道地道天道謂之三
才才者裁也能也裁制偏邪同歸中正能反
流末還至本源源即道也道元尊也尊爲人
首積善所宗闇塞得通總名三道本一應化
分形上者清暢爲髙下者安順爲貴中者合
二爲尊尊貴至髙名殊實一一實者不死不
生不元不有殊名者上覆非載非覆中瞻雖
周非覆非載由一切舍炁无始中來自然有
三不可頓一三者滯有著无又執不无不有
而才有利鈍平識有初中末末者沉以求安
中者浮以祈濟初者飛以期寜遂有群分類
聚聚分之中共有利鈍平大道弗能使之即
一縁其感來示以應往飛浮沉等各從其宗
故示之以乾引諸飛侣顯之以坤接諸沉類
樹之以君統諸浮徒聖君與天地合德善長
分爲三元三元各有所尊立號各有所議况
天曰帝地曰皇人曰王王者群生往崇之也
皇者舍炁大仰之也帝者一切的尊之也後
感參差應化致異沉中有浮浮中有飛飛行
皇帝九土王號總稱徧名先皇後帝帝王合
舉隨時損増出自物情權化仍用求其本旨
不可不明明天道者由吾上經明地道者由
吾下經明人道者由吾中經中經能明明天
明地明地明天未能明人明人者在中經也
人貌丈尺所行者仁蹤復禮義智信備修則
天法地亦禾者洞體中經中經有
眞眞神有降降與巳神爲一身又一身二神
二神一身混无分析常仔不攺乃成明人耳
眞神者大道妙炁應感爰臻與巳神合合无
復分巳身業有无始至今今功備克此神會
道道神合同身亦符一一則妙絶非几眼所
見故謂无形非无妙也聖則見之見之即合
合而言見明洞了也内視无外非如在外覩
内也見妙由无欲无欲今忘言言旣可忘存
戒寡欲曰損之訓得之者眞寡欲之流回向
正道仰觀上天俯察下地然後内觀洞曉中
也洞曉中者存三一也存三一者先觀天文
次察地理也
觀天文者依吾上經天文者三光也名爲觀
者占三光也三光者日月星也周睇三道推
步璣衡日往月來囬旋无極歳及熒惑太白
辰鎭行常爲戒示禍顯福北斗九星二隱七
章皎昩相表斟酌玄津潤洽含炁生成无央
觀春之詠十有六篇也陽律隂吕唱和調通
繼朔十二炁蘇爲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
秋秋分立冬冬至八節克?屬於八音相資
繼用觀夏之詠暢篇二十而火以扶木爲禮
木以生火爲仁春以萌育爲德夏以滋長爲
功律吕旣恊八音亦諧三光无忒歳序宣明
攝此朔節謂之爲年是爲屬天天於第一章
分爲二者廣生養之前進引養生也地於第
八十一章合爲一者據殺藏之後退避刑殺
也不得无此進退是以證明優劣優者賢哲
所習劣者愚瞽所行摽此感激發悟迷?能
暁覺者識度日精殺藏可元主養可一一降
渉數示物定名名不能目非數所拘是以在
於五九之中又出西九之外自古及今其名
不去是以上經三十七章也
察地理者依吾下經地理者三色也名爲察
者候三色也三色者土山水也歴覧五方干
支位次甲乙丙丁戊巳庚辛壬癸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此二十有二以爲秋詠
嚴眀分段不相叅雜也次豫兖青徐揚荆梁
雍冀九州也太山衡山華山恒山蒿髙山五
嶽也江河淮濟西瀆也西海環廻州土山水
分支干二十二又二十二章以爲冬詠崑崙
極中鎭西序之際西十五章是爲屬地推功
歸天揖歛讓上則下有西十西章矣
夫源一分爲二儀天地名曰兩半兩卒之中
炁序有西一者正陽春炁生也二者陽中之
隂夏炁長也三者正隂秋炁殺也西者隂中
之陽冬炁藏也西序周而嵗功成三光廻而
天德顯是以上經有春有夏有仁有禮有木
有火有和有明下經有秋有冬有義有智有
金有水有順有敦有信通土周遍合?二經
二經開位示明二儀各有上下以標西序五
千其文以究五行生育无窮合德成功數極
乎九西序因天仍以相乗西九三十六是以
道經三十六章五行縁地相乗法天五九西
十五是以德經西十五章天地炁交兩九相
乗九九八十一是二篇有八十一章天有八
十一府地有八十一域人有八十一部各有
神明通則得道得道通神由法地則天天无
爲而无不爲陽唱而隂和地无成功推德歸
天天分首章以明奬成之旨无欲无爲開常
生不死之路也地合後章以明謙讓之風與
利不害弘上德不德之化也凡不欲而自正
爲善而不爭不爭則善成善成由玄奬奬之
以謙知末守本玄覽无疵其術无上是以學
此之儔皆號无上眞人也
凡學無上之法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天地之
本本无形也無形者是道也應物成有有形
有名名天地者道之孫一之子也道生一元
炁也一生二内曰隂陽外曰天地也二生三
内曰和炁外曰人也三生萬牣隂陽交和三
炁分布隨分貸與萬物羅陳人得和炁多故
曰二生三三炁廣瞻人不得爲萬物父毋是
以同天地爲父毋人之主至貴號曰天子一
之孫道之曾孫也有道德者堪爲國師天子
尊之皆稱曾孫也天形資无一得生生形之
大莫過乎天抱一不離故天字一大也无形
生有形有形始无形以始爲父以養爲毋毋
父德合合炁物成物成昇上上天歙之引接
弘納似如天也音訓曰先又曰顚又曰玄玄
則懸空虚映在物上顚爲群生之先故曰天
也土者吐也縱横三一下上現上生岀一切
似如吐也又曰地也音訓覩第又曰??又曰
齊廣大配天與天齊德接??仰屬引物覩尊
人物法之柔順守靜和而不唱謙下成功功
成不居貴賤前後次第分眀正而不邪以治
濟亂縁漸歸天故曰地也天文清明地理寧
平是其常也不明生妖不明發怪非其常也
非常之兆非天地所爲爲之欲以戒物賞善
罰惡顯彰非常由人失法法不法地妄動違
天天地妖怪戒語之也仰觀俯察占怪候妖
妖怪各有所主修德立功則消能知攺惡唯
善是從爾乃法地守靜篤也運至應動動則
則天則天之動動以入道入道之由由於抱
一抱一无忒三一可明明三一者與道合眞
眞人學之堅存三一三一者天一地一人一
是也又名上中下三元一也又名玄元始太
一也天一在吾上經地一在吾下經人一在
吾中經中經内觀別自有經經所以有三者
自然三炁所生也大道妙炁一中有三隂陽
和玄元始上中下自然而然莫能使之然莫
能使之不然故謂自然三炁也上下二經亦
別有文文所以五千者道生三炁三炁生萬
物物終爲一道始又一合此三炁五數立焉
道之一炁非是隂陽和而位居三炁之上物
之一炁亦非隂陽和而位在三炁之下三炁
之下有三而麤三炁之上有三而妙妙炁无
色衆色稟之而成麤炁有色色雜亂而昧昧
者待妙降而得明明昩輪三炁以運用運用
隱顯五位遂成天地二儀運用三炁一變至
極曰十十變至極曰百百變至極曰千數極
則變變不過三三精在道過則在物萬物變
麤求精還三三變濟物五性以成故五千其
文理周遍也理有始終文有次序所以道可
道爲首者舉源本以攝流未也无欲有欲與
善惡共章分爲二者无欲則見妙長生有欲
則滯麤致死死生由人本心心識優劣求異
此明其大較故分以爲其次此明細事事在
善惡善惡可息以開有心有心未能頓息无
欲不即可登欲无欲者寡欲少知知善爲不
善故忘之以息欲息欲之方先資省事省事
之要取實去華除其虚妄故次之以不尚賢
去尚救俗故次之以道冲而用之凡萬物云
云一生一死未得長存恒崇常住常住之道
无祖无先應化随時无窮无極初淳則行不
言之教後澆則言象互陳近情未逹逺旨毎
滯言象以沉淪故首章先遣言名使知常住
非名言所盡得常住由於名言名言非常住
之體夲寂應動眞假有殊權實衆妙同出玄
門而衆生无始中來有其心識識神不滅身
有死生死生之苦煩惱識神一混一分紛綸
无極自非断結勇猛超群增長善因功德動
積者莫由免生死之痛生死之痛由於出无
入有有欲最深累罪纏縳蹔欲无欲微善得
生生樂滯著愛欲相湊不能斷割廣興善場
懈怠狐疑惡根滋盛生事不成死痛又及年
命淺促憂畏延長皆従欲來故先明無欲有
欲有欲之禍在於善惡心耽各異過執成災
捨惡就善善惡未明往反倒見以美亂神巳
之所美未必是善善善在巳又乖道心道心
去著抱實任眞不空企尚杜絶競風嘿識潜
習不起驚疑信順三寳藏智忠功能如此者
可與適道故章開三變之後明道沖而用之
而道無形狀假言象以爲津旣言沖用用實
无物无物之物在帝之先在帝之後者冝法
後以歸先故次明天聖可法天聖法道凡冝
法聖法聖非形力所造必須神思精勤日進
然後可登玄峰神不可擾故次之以谷神養
神所之之於不死不死之妙克與道同同道
乃爲天地根爲天地根又與天地合合則救
物有方證不求而自得故次之以天長地久
長久之果柔順是因故次之以上善若水水
加之則盈溢澄之則清映故次之以持而盈
之不盈之趣在功成身退退之所居居乎不
二故次之以載營魄抱一抱一成乎玄德玄
德生而不恃而物自歸之故次之以三十輻
物宗一用空空貴无色難除故次之以
五色去外浮華得内眞實時止則止時行則
行行藏爲師又當世位進退冝明故次之以
寵辱寵辱皆驚則昇降无滯防禍匪懈萬福
惟新自下之髙天下託之天下託之必能體
道道妙無形故次之以視之不見知道三一
執古御今執古御今在上爲聖王在中爲聖
臣在下爲聖民聖是積善所成故次之以善
爲士者士者事也上中下共以善爲事也善
士體古習學在今今學同古守靜不殊故次
之以致虛極知常同道可左可右可下可上
可王可公同天同道永保久長隱身不殆顯
亦不危失此道者德有劣優故次之以太上
太上之章是春詠之限分上引下開數推移
移太上爲夏詠之始齊至虚爲十六之終太
上之應岀生就養養之使成成乎歲摽况節
朔符於光景形神據乎崐崘崘者輪轉化導
長生不死故在養章之中崐者混合還眞故
在生章之内内隱外安不危不殆安隱常存
幽顯所附世罕能守之故次之以大道廢失
道爭能競榮外迹使還内習故次之以絶聖
自習存中光而不耀師資謙嘿消患禳凶故
次之以絶學外競旣息内无爭心大无不包
故次之以孔德之容忍辱下流不辭所存者
道故次之以曲則全曲而能全自然之理可
以心得難以言宣數窮可避守嘿可私故次
之以希言希言嘿識杜虚慕之萌故次之以
跂者不立不自矜伐則稱有道有道之道在
天地先故次之以有物混成混位爲前應化
爲後分爲西大西大有方相次垂法貴靜爲
基故次之以重爲輕根重靜得中外迹無轍
接救无棄師資和同故次之以善行師資同
道知剛知柔柔剛相濟復歸於朴朴不常混
運開則散散又應合故次之以知其雄守其
雌能雄能雌濟用官長得中去奢泰守无爲
故次之以將欲取天下朴散稍亂不獲巳而
治之治之不可以兵强故次之以以道佐人
主不獲巳用之用之有功功遂則退不可翫
之故次之以佳兵深知不祥捨之合道道體
隱退退位无疑疑滯旣道天下不能臣在位
王侯不矜居上守利物自賔故次之以道常
无名能令物自賔者則與天地合德甘露旣
降天下太平遇斯之由由於自知自知則知
足知足則不亡故次之以知人死而非亡託
化隱景神與道同岀没自在隨感而應故次
之大道汎兮應物无方所得有在在乎妙炁
炁妙无形无形有妙故次之執大象物之所
宗能得此妙引誘蒼生抑揚有法故次之以
將欲歙之張歙得中利器常隱爲而非爲終
與道合故次之以道常无爲无爲而无不爲
物作則鎭之以朴朴旣无欲天下自正正則
永與道合合則言忘忘言在正正以正邪故
歳功成熟節朔周通西炁五行乘爲二十地
不分功幷德在天一章爲年故二十有一春
則西炁自乗以明首德得專專含西炁故十
六在前包羅秋冬欲内同生養外其殺藏使
其謙退捨隂還陽兩半歸中厲剛伏之麤和
柔通之妙故成歳在上上含乎下下德之極
終稱上焉上德之人化導殺藏廻向生施降
躬率下下麤自殊能妙則上合矣
地是天之分形德是道之出應物有階漸現
形同人人能覺悟習此上德德上同又還與
道合故曰德經以上德爲首首引後生今其
得道得道无失號爲德焉德有優劣上中下
品廣明其義次第相須超卓縁漸各有其方
今應法古故次之以昔之得一一爲應主主
一應萬萬有所宗宗一冝守守之不動動與
俗反反俗還道故次之以反者道之動反者
途逹中逵旣易故次之以上士聞道聞道勤
行必至源本源本冝知故次之以道生一知
一本源保和乃合故次之以天下之至柔柔
者謙退不競兢功名者身亡神散故次之以
名與身執親茫茫守道於俗不足故次之以
大成若缺缺僞全眞除禍納福故次之以天
下有道道无不在内觀反求得之在心故次
之以不出户出户求益麤而乖妙督其悟斯
故次之以爲學學華可捨損欲念眞順物通
礙不滯恒情故次之以聖人无常心心以赴
感感來則應應非我求心无此欲適通无方
動靜唯道道應之形號之爲聖學道積德亦
號聖焉二聖來殊同歸一致致心濟物接生
度死死者能攺悔則還生生者能攝養則不
死死生由九竅西關故次之以岀生入死死
中願生冝識源本故次之以道生之求生得
生生生多事事有始終防理用術開塞有方
故次之以天下有始始常明終明終恒開闇
資明濟故次之以使我介然能行大道者光
内晦外深根固蔕子孫无窮故次之以善建
不拔修身至乎天下懷道以全其眞故次之
以舍德之厚嘿識勤遵守之不失故次之以
知者不言不言之言言以救物除邪定亂故
次之以以正治國終貴无爲不顯繁法故次
之以其政悶悶遇去无極當來无窮現在无
央遇去善者恩存學之以自救援其不善者
願念拔度同登道場當來无窮精麤叵測不
得柱之現在无央尊卑相渉善者立善接之
共善同得昇濟惡者化之俱乗法橋故次之
以治人事天秋詠方殊殊而非善不得擅位
會合相通雖有二章猶在五九之限使歸長
生久視不復別立其乗也能深根固蔕可以
濟之人神故次之以治大國穗旣交歸靜以
安小故次之以大國下流流何所歸歸乎大
道故次之以道者萬物之奥得知奥妙以救
群麤不可爲有故次之以爲无爲方息有爲
杜漸防萌故次之以其安易持令堅修德驗
之先師故次之以古之善爲道者爲道多方
要在卑弱卑以自牧弱以爲用久忍不虧則
小能成大故次之以江海守此卑下俗所不
堪故次之以天下皆謂我大似不肖能有三
寳??死全生故次之以善爲士者不爭之德
德乃配天天无所害故次之以用兵有言慈
哀爲本本立道罕能明故次之以吾言
甚易知凡闇不守其分妄以不知爲知故次
之以知不知上愚者失道不測神靈不知尊
重觸冒致災故次之以民不畏威凡夫執心
不能无爲爲惡而不爲善勇其所爲故次之
以勇於敢勇不得其所勇故次之以民常不
畏死上以風化下下過由上風故次之以民
之饑生以食爲本本以道爲主主以柔弱教
故次之以人之生也柔弱弱中有强弱能强
道道强者和和同在中故次之以天之道其
猶張弓中和柔弱能勝麤剛取證明實故次
之以天下柔弱莫過於水爭强則仇對相牽麤
和不及无爭故次之以和大怨无怨常善天
道與之恒自小自寡然後保大居多故次之
以小國寡民世俗美辭華而无實道之信言
實而不美明者取實捨華故次之以信言不
美本與聖人不積各章合之以明與人巳愈
多終歸天德故利而不害人道之極爲而不
爭不爭之德少能全之是以慇懃誘引開導
以下昇髙廻卑同尊捨滯惡以從通善寔由
乎五千文文千以五五德備充闕一字者理
不全焉是爲道夲生乎太空空而不空无中
之有有妙无敵化育群生生生之根謂爲混
沌无形无形无狀无狀之狀不可以意知意
知由文文以逹意意不得拘文文簡不得完
意意在文外明者研精之略舉一隅反三由
智德之士矣
道炁玄妙无祖无先无始无初无極无窮无
心无欲无事无爲沖淳澄淡泊然湛然不清
不濁不減不增含容无量一切有无炁妙不
可得汙形玄不可得言强字曰道號爲无形
无形之中含一切形一切形混稱曰混成成
生一切无數无鞅大而分之常用以五一曰
无二曰有三曰无中之有西曰有中之无五
曰非有非无非有非无妙炁也有中之无精
炁也无中之有始炁也有者元炁也无者玄
炁也玄元始炁分精共妙五中之三三中之
五三五混合无累无傷善成无棄總號道源
源本有五以應五方北水東木南火中土西
金天地未張五方未分水木火土金其炁相
和極感而應應隨次章一切同感在闇思明
從混願别厭死樂生樂生不能自生願别不
能自別感極道應應之以一一爲道子元炁
先臻故曰道生一一生二陽炁前唱隂氣後
和二炁相須由乎元炁故曰一生二二生三
隂陽合?和炁交通三生萬物玄元始分於
是天覆其上地載其下人列其中萬物參羅
三才相輔同歸崇道道有三官上有天官下
有地官中有水官道委三官不立別軄物附
三才无復別司人僚唯三互相統攝導未歸
本大略是同引善抑惡細法舛異異終還同
同在聖誥誥有權實精者得眞眞經要旨智
慧爲先藏明潜用聖德乃成成由學解解由
研尋尋理盡性委之上人上人之基識三守
五能知三五橫行天下所適必通无復挂礙
三即隂陽和玄元始也五即水木火土金也
三炁未分謂之爲混五行未彰謂之爲沌混
沌之源其圖如左
第一内號曰源外號曰自然此炁最妙尊无
上也
第二内號曰混外號无極
第三内號曰沌外號大道
第西内號曰溟外號至眞
第五内號曰涬外號太上
第六内號曰濛外號老君
第七内號曰澒外號髙皇
第八内號曰始外號天尊
第九内號曰元外號玉帝
第十内號曰玄外號陛下
右十號三十字十字分應十方或兼或單
相似而異皆由感有參差是以尊號分别
開悟善心因名逹理知之者不死解之者
長生遇賢當必口受非人愼勿宣也
太上洞玄寳元上經
(http://www.yinghuaxs.com/book/jbjfca-1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