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学员们在各自的区域进行着训练与学习,教官们穿梭其中,悉心指导。我和方学思在营区内巡视,看着军校逐渐步入正轨,心中满是感慨。
“世子,您瞧,自军校开课以来,兄弟们学习和训练都愈发刻苦,各个都憋着一股劲,想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番名堂。”方学思面带微笑,眼中透着欣慰。
我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说:“这正是我想看到的,咱们这军校,承载着众多兄弟的未来,更关乎着曲靖府乃至天下的局势。可不能有丝毫懈怠。”
正说着,我们路过一处战术讨论的营帐,里面传来激烈的争论声。走进营帐,只见一群什长们正围绕着沙盘各抒己见。其中一名什长指着沙盘上的一处地形说道:“若在此处设伏,敌军定难察觉,待其进入包围圈,便可一举歼灭。”
另一名什长却皱着眉头反驳道:“此处虽隐蔽,但地势狭窄,我军若在此设伏,虽能突袭,可一旦敌军反应过来,咱们恐难全身而退。”
看着他们认真钻研战术的模样,我心中很是满意,说道:“大家的想法都有道理,战术本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但无论怎样,都要考虑周全,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想到。”
什长们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离开营帐后,方学思感慨道:“世子,兄弟们如此积极,军校未来可期啊。”
我笑着回应:“是啊,但仍需我们悉心引导,不可让他们误入歧途。”
巡视完军校,刚回到府中不久,便有侍卫来报:“世子,火器制造局的李长庚求见,说是有要事汇报。”
我连忙说道:“快请他进来。”
不多时,李长庚匆匆步入厅中,脸上带着兴奋与自豪之色,抱拳行礼道:“世子,大喜啊!之前您交代的新式鲁密铳另外两个设计样本己成功制造出样件。您这些日子忙于军校事务,我一首想着找个合适时机向您汇报。”
我一听,顿时大喜,赶忙起身相迎:“长庚,辛苦你了!快把这两个新样本的情况详细说说。”
李长庚眼中闪烁着光芒,小心翼翼地从身后随从手中接过两个木盒,打开后,里面躺着两支样式新颖的鲁密铳。他拿起其中一支,说道:“世子,您看这支。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融入了螺旋膛线的设计,这使得弹丸射出后更加稳定,射程也大幅增加。同时,对枪托进行了重新设计,采用了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形状,士兵握持起来会更加舒适和稳固,在射击时能更好地控制后坐力。而且,我们还对枪管的散热结构做了优化,连续射击时枪管过热的问题能得到有效缓解。”
我接过样枪,仔细端详,轻轻抚摸着枪托,感受着那贴合手掌的设计,又顺着枪管内壁摸索那螺旋膛线,点头称赞道:“嗯,这螺旋膛线与新枪托、散热结构的结合确实巧妙。如此一来,士兵在战场上的射击精度、射程和持续性都能得到提升。那另一支呢?”
李长庚又拿起另一支样枪,说道:“这支样枪,我们着重改进了瞄准装置。摒弃了传统较为简陋的瞄准方式,采用了更为精准的三点一线瞄准系统,同时还增加了可调节的照门,能根据不同的射击距离进行微调,大大提高了射击的精准度。另外,在火药装填方面也做了改良,让装填过程更加简便快捷。”
我眼神一亮,说道:“长庚,你们的这些改进思路都非常好。但不知在实际测试中,这两款样枪的表现如何?”
李长庚神色认真地说:“世子,我们己经进行了初步测试。带有螺旋膛线的这支样枪在射程上比普通鲁密铳提升了近三分之一,射击精度也有显著提高,连续射击后枪管散热良好。另一支样枪在精准度测试上表现出色,在较远距离上也能准确命中目标,火药装填速度相比之前提高了不少。”
我沉思片刻后说道:“长庚,这两款样枪各有优势。我们的目的是要取长补短,设计出最终的完美版本。你觉得从这两款样枪中,哪些部分是必须保留并优化的,哪些地方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李长庚思索了一会儿,说道:“世子,依我看,带有螺旋膛线样枪的膛线、枪托和散热结构设计十分实用,应保留并继续优化,使其更加耐用和高效。另一支样枪的瞄准装置和火药装填改良也成效显著,必须保留。但在材料使用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寻找更轻便且坚固的材质,减轻枪支重量,提高士兵的机动性。”
我点头表示赞同,说道:“长庚,你说得很对。接下来,你就带领匠人们,按照这个思路,继续对这两款样枪进行改进。争取早日打造出最完美的新式鲁密铳,为我军增添强大的战力。所需的资源和人力,你尽管开口,我全力支持。”
李长庚抱拳行礼,坚定地说:“是,世子!我定与匠人们全力以赴,不辜负世子的期望。”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长庚,火器制造局的重任就落在你肩上了。这新式鲁密铳若能成功装备我军,必将改变战局。你回去后,即刻着手安排。”
李长庚带着使命匆匆离去,而我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期待着新式鲁密铳能成为我军在乱世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武器。
(http://www.yinghuaxs.com/book/jbdbba-10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