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天镜中,那一场跨越了时空的父子相拥,那一声“不愧是朕的麒麟儿”,仿佛耗尽了神镜的所有力量。
右镜的光芒,渐渐变得柔和,最终与左镜一同,缓缓隐去了所有画面,重新化作两面古朴无波的青铜巨镜,静静悬于天际。
一场惊心动魄的,关于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就此落幕。
可它在每个人心中掀起的惊涛骇浪,才刚刚开始。
太极殿废墟旁,死寂一片。
百官们还沉浸在刚才那场思想与情感的风暴之中,难以自拔。
“正义之刃”西个字,如同一道神符,烙印在他们的灵魂深处,让他们对眼前这位帝王,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混杂着敬畏与理解的复杂情绪。
他们再看龙椅前的李世民,感觉他似乎与之前有了些许不同。
帝王的威严依旧,但那份威严之下,似乎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沧桑与柔和。
李世民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
这口气,仿佛吐出了他十五年来,积压在心底最深处的阴霾与心魔。
他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
可当他的目光越过百官,落在那依旧在地,面如死灰的儿子李承乾身上时,那份轻松又瞬间化作了沉甸甸的责任与歉疚。
一个,是八岁便能为父分忧,定策安邦的“圣宗”。
一个,是二十三岁还沉溺于胡风,心生怨怼的“戾太子”。
都是他的儿子。
都是他的承乾。
为何会差这么多?
他沉默了许久,久到百官们以为这位帝王要将这份沉默带到明日。
终于他开口了,声音因情绪的剧烈波动而显得有些沙哑。
“今日到此为止。退朝。”
说完,他便转身向甘露殿的方向走去,背影显得有些萧瑟。
百官如蒙大赦,纷纷躬身行礼,然后以一种近乎逃离的姿态,三三两两地散去。
他们今日所见所闻,需要用后半生去消化。
魏王李泰阴沉着脸,深深地看了一眼依旧失魂落魄的李承乾,眼神中第一次没有了幸灾乐祸,反而多了一丝连他自己都未察觉的忌惮。
整个广场很快便空旷下来。
只剩下东宫的属官和内侍们,围在李承乾身边,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大内总管王德,领着几个小黄门快步走了过来。
他没有看任何人,径首走到李承乾面前,躬身,尖细的声音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陛下有旨。”
李承乾的身体猛地一颤。
来了。
最终的审判终于来了。
废黜?赐死?还是圈禁?
他的脑中一片空白。
只听王德缓缓宣道:“陛下口谕,着太子即刻前往甘露殿。陛下想与太子殿下单独说说话。”
最后那句“单独说说话”,王德特意加重了语气。
可这几个字,听在李承乾耳中,却比“推出午门问斩”还要可怕。
单独说话?
他与父皇之间,除了斥责与听训,何曾有过“单独说话”?
东宫的属官们,脸色“唰”的一下全白了。
这是要秋后算账?!
从太极殿到甘露殿的路不长。
可对李承乾而言,每一步都像走在刀山火海之上。
他拖着那条伤腿走得极慢,极沉。
额头上的冷汗顺着脸颊,一滴滴砸在身前的宫道上。
他脑子里乱成一锅粥。
左镜中自己被擒时的狼狈,惨死时的凄凉,与右镜中“圣宗”八岁定策时的神采,登基为帝时的辉煌,交替出现,反复撕扯着他的神经。
他甚至不敢抬头,他觉得路过的每一个宫女,每一个太监,看他的眼神都充满了鄙夷与怜悯。
看啊,那就是大唐的“戾太子”。
一个废物,一个逆子。
终于,他走到了甘露殿的门口。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奔赴刑场的死囚,迈步而入。
殿内很安静。
只有檀香,在角落的博山炉里静静燃烧。
李世民没有坐在那张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龙椅上。
他背对着门口,一袭常服,负手立于窗前,正仰头看着殿外那两面己经恢复了平静的昊天镜。
他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投在地上像一座孤寂的山。
“儿臣……参见父皇。”
李承乾跪下,声音干涩,充满了绝望的平静。
没有回应。
李世民仿佛没有听见,依旧一动不动地看着窗外。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凝固了。
李承乾能听见自己心脏狂跳的声音,咚,咚,咚,一声比一声响,一声比一声沉。
他觉得自己快要窒息了。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只是一瞬,或许是半个时辰。
李世民终于缓缓转过身来。
李承乾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等待着那意料之中的雷霆之怒。
可等来的却不是。
他感觉到那座山一样的影子走到了他的面前。
他忍不住偷偷睁开一条眼缝。
看到了父皇的脸。
那张脸上没有愤怒,没有失望,没有他所熟悉的一切情绪。
只有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深刻的疲惫,与无尽的悔恨。
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十岁。
那双曾让他畏惧如天神的眼睛里,此刻竟也只剩下破碎的血丝与痛楚。
李世民就那样,静静地看着他,看着这个跪在地上浑身颤抖的儿子。
他开口了,声音嘶哑得厉害,像是两块粗糙的石头在摩擦,每一个字都仿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承乾……”
“……这些年,你是不是很恨朕?”
(http://www.yinghuaxs.com/book/jaeaeb-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