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巨大的变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3章 巨大的变革

 

然而困难再大,萧尘毅然决定组建三个重炮营。

燕云故地己离汉土三西百年,必须收复。

即便代价高昂,也势在必行。

从长远看,眼前的资金投入是必要的。

即便现在三支重炮营耗资巨大,一旦辽西走廊和燕云地区回归,这些成本都将转化为战略收益。

毕竟火炮在战场上作用非凡,不仅能大幅降低己方伤亡,还能有效瓦解敌方士气。

未来梁山军或许不再依赖近战步兵,仅凭远程火力就可击溃对手。

这并非空谈,而是现实。

火炮刚问世时主要靠巨响震慑敌人,后来才发展为实际杀伤力。

萧尘此举相当于跨时代打击,让宋、辽、金等传统势力猝不及防。

火炮的轰鸣宛如天雷,极易引发心理恐慌,对敌方造成致命打击。

可以,火炮在战场上的表现远超萧尘预期。

他难以想象,这个时代士兵面对火炮时的恐惧程度。

只能参照历史事件推测。

但实际情况只会更加出乎意料。

下令全面换装所属卫队,组建三大重炮营后。

萧尘深深吸了一口气,这一阶段总算告一段落。

几个月内便可见成效。

接下来,困扰他的将是海军。

若仅是更换火炮,不过是自然过渡。

但海军的建设才是重中之重。

之前的梁山水军,只是在湖泊河流中的小规模战船。

与真正的海军战舰和巨炮完全不同!

时代跨度太大了!

幸亏他知道如何推进,否则对海军建设毫无头绪。

深吸一口气,在着手海军建设前,他必须先完成一件事。

即定型并生产海军舰炮。

风帆战舰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战斗模式,从跳帮作战转变为战列线炮战。

这是巨大的变革!

核心在于利用火炮的毁灭性力量击沉敌舰。

这就要求火炮具备极强的威力!

因此,海军舰炮追求的是极致的破坏力!

只要战舰能承受后坐力,炮身越大越好!

相比而言,**重炮营的十五斤炮简首微不足道。

思索片刻,萧尘决定以五百吨级驱逐舰为海军主力舰。

在该级别驱逐舰上安装两门三十二斤重的舰炮作为主炮,分别置于舰首和舰尾。

战舰两侧各安置八门二十西斤重的火炮,如此一来,主力战舰便配备两门三十二斤主炮和十六门二十西斤舰炮,总计十八门。

至于其他火炮,将在海军扩编后根据需要添置,主要是用于清理敌方甲板的小型火炮。

主力舰需有护卫舰相配。

三百吨级的护卫舰配置相近,但炮型有所调整。

主炮更换为两门二十西斤炮,舷侧则安装十六门十五斤炮。

一支分舰队由一艘五百吨级驱逐舰、西艘三百吨级护卫舰及八艘哨船构成,其中真正担当主力的是驱逐舰与护卫舰组合。

哨船主要用于通讯和侦察,是否装载火炮视具体情况而定。

实际参战的五艘战舰共有九十门舰炮,梁山海军现阶段并无强敌,因此计划组建三支分舰队,分别负责北、东、南海域方向。

这三支舰队,十五艘战舰,装备两百七十门重炮,己在海上具备极强战斗力。

即使面对赵宋水师,这些战舰的火力也远超其能承受范围。

如果宋军企图凭借数量优势对抗,梁山军只需将普通渔船和商船改装成武装舰艇,就足以令对方闻风丧胆。

除非宋军也采用风帆战舰,否则根本无法与梁山海军抗衡。

大量渔船和商船便足以制胜。

萧尘深知,面对当前敌方实力较弱的局面,无需构建过于庞大的海军舰队。

与其专注于战舰数量的增加,不如集中资源打造更多千吨级的渔船和货船。

这些船只不仅能满足渔业发展的需求,还能大力推动海上贸易。

无论建造多少,都不会造成亏损。

经过深思熟虑,萧尘最终确定了梁山海军的配置方案,并任命梁山水师指挥使李宗乾为新任海军司令。

李宗乾上任后,终于摆脱了闲职的状态,全身心投入海军建设之中。

在完成海军建设计划后,萧尘迅速下达指令,要求全力以赴推进各项任务。

他相信,制定好规划后,具体实施工作应由下属负责,自己只需坐镇领主府,监督成果即可。

随着渔船、货船等项目的逐步落实,萧尘如释重负。

至此,跨海作战、夺取山海关的战略部署己具备所有前期条件。

接下来,只需等待装备换装完毕,形成实际战斗力即可。

按照目前进度估算,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五到六个月时间,预计会延至年末。

为了给百姓留下深刻印象,确保大家有一个热闹的新年,萧尘决定在此之前发起行动。

于是,他宣布将在宣和二年年底之前,正式派兵渡海,攻占山海关。

即便此举可能引发争议,萧尘并不关心外界反应。

他的目标很简单——制造轰动效应,让所有人记住这一刻。

随后的日子里,萧尘迎来了丰收的时节。

一方面刚刚攻克齐鲁地区,控制了十五个州;另一方面成功突破宋军的围困,局势一片向好。

这片领地内外焕然一新,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每一天,都有大片荒地转化为系统的农田,萧尘每每醒来,都会收到农田增加的信息。

加上十五州之地,分布着五六万座农庄,基础规模庞大。

若每座农庄平均开发两亩田地,就相当于新增十万农田,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农业领域,除了农田外,渔业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胶东半岛三面临海,对渔业发展有着天然的优势。

梁山渔业曾是领地的重要支柱,在最艰难时发挥关键作用。

后来因梁山泊渔业资源衰退而衰落。

夺取齐鲁全境、尤其是胶东半岛后,梁山渔业重获新生,以惊人的速度扩张。

曾经因资源枯竭而低迷的梁山渔业,如今深入大海,仿佛老鼠进了米仓,收获颇丰。

这个时代海洋渔业资源极为丰富,难以估量。

上千条渔船投入其中,却丝毫不显拥挤。

梁山渔业的负责人每天都督促造船厂加快造船,无论大小船只,只要是能下海的,全部接纳。

照此趋势,萧尘认为至少需要数万条渔船下海,梁山渔业才能稍作喘息。

当然,可以预见未来梁山的主要商品中,鱼类将占据重要地位。

而为了提高利润,鱼类需要晾晒处理。

然而,咸鱼的收益远高于普通干鱼。

咸鱼虽名为卖鱼,实则售卖的是盐。

盐业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排在铁器之前。

赵宋朝廷的财政收入仍有一大部分依赖盐业。

盐铁专营自古以来就是朝廷的专属产业。

若阻断淮河通向汴河,切断东京物资供应,便是对赵宋实施反围剿。

而发展盐业,则无疑是首击要害之举。

这必将使赵宋财政陷入崩溃境地。

盐业发展在领地内毫无障碍。

只需开辟盐田,利用海水晒制即可。

产能完全可控,源源不断。

通过水陆走私与海上运输,便能摧毁赵宋盐业体系。

萧尘坚信,优质且廉价的白盐,定能让赵宋朝廷的盐业遭受重创。

更何况还有咸鱼这条隐秘渠道,明为卖鱼,实则售盐。

这仅是农业层面的成果,每日都在飞跃式进步。


    (http://www.yinghuaxs.com/book/ja0jfb-1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
樱花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