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尘转身来到沙盘地图前,凝视着领地控制下的齐鲁十五州,陷入深思。
沉思良久,萧尘果断在登州与海州的临海区域分别圈定范围,计划将这两座城市打造为重要的海港中心。
登州将以军港为核心,首要任务是建立并扩建造船厂,专门负责战舰的制造。
港口初期的重点是建设海军基地,强化防御能力。
海州则侧重于发展商业功能,建设大型造船厂用于生产各类民用船只,如渔船、货船和运输舰。
同时,这里将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码头面积与泊位都将大幅扩展,未来所有海上贸易活动都将依托海州展开。
这一布局完成后,两港分工明确:一主军事,一主商贸,己足以满足当前的需求。
萧尘随即召集参谋长白瑞明,下达了在两地推进港口建设的战略规划。
他明确表示,这是梁山军的整体方向,一旦决策确定,全体将士都将全力以赴配合执行。
然而,港口建设并非朝夕之功,需要长期投入与精心规划。
因此,在进一步关注造船厂的同时,萧尘迅速将目光转向火炮制造领域。
他决定立即着手筹建火炮厂及相关设施,并尽快为麾下部队配备新型火炮。
换装后,传统步兵将逐步转型为火枪手和炮兵,淘汰旧式装备及战术体系。
尽管如此,“淘汰”并不意味着完全废弃原有机型,而是通过升级改造,让部分步兵转岗成为专业的火器使用者。
他们将接受新的训练,熟练掌握现代化战斗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采用火绳枪技术,整体作战方式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原有的掩护射击理念得以保留,但增加了更高效的多轮齐射模式。
即:火枪手分三组轮番发射,集中火力突破敌方装甲单位。
此外,骑兵队伍也将引入火炮辅助武器,作为火力补充手段。
这不仅增强了机动性,还提升了整体战斗力。
装备新型武器的骑兵部队,具备了远程破甲的能力,大幅提升了攻坚实力。
面对敌方步兵列阵防守时,他们不再只是被动观望,必要时梁山骑兵也能参与攻坚行动。
另一项重要调整是将弩炮营全部改为火炮营。
今后梁山军所属的**卫将原有的弩炮移交给民兵卫,而**卫则全面换装火炮,攻坚时可首接用火炮摧毁目标。
此次换装仅涉及火炮的替换,兵种结构保持不变。
目前火炮的作用仍以辅助为主,无法实现全面热兵器化。
战场上大规模杀伤敌军依然依赖刀盾兵和长枪兵等近战部队,通过击溃敌军阵型后再实施追击来取得胜利。
这种战术的核心在于击溃敌军后在追击中扩大战果,而非单纯依靠火力压制。
此次装备调整,萧尘仅针对**卫配备了新型火炮,民兵卫暂未更换。
主要原因在于新型火炮成本高昂,即便领地经济充裕,也需合理分配资源,优先保障核心作战单位。
后续是否进一步推广,还需观察**卫在实战中的表现。
全面核查完毕,确认无重大隐患后,萧尘果断下达指令,将领地九个卫队以及身边禁军卫队共计十个卫队的精锐部队全部换装,全面配备新型火炮。
新型火炮的引入,标志着梁山军正式迈入火器时代,一举领先于当时所有的军队。
从此,梁山军的军事装备终于达到了先进水平。
在
萧尘原本就计划,一旦使用火器就要达到令人震撼的效果。
几天后,火炮厂及相关设施相继落成,萧尘随即命令火炮厂着手研发适用于步兵的中型火炮和海军专用的舰载炮。
火炮厂的建立意味着火炮技术的成功突破。
步兵和海军所需的火炮因用途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步兵追求的是高机动性而非单纯的火力强度,要求能通过马车快速运输,跟随主力部队行动,随时投入战斗。
这是因为无论火力多么强大,如果无法跟上前线部队的步伐,那么这些火炮就毫无意义。
试想一下,前线士兵己经攻破敌城,火炮营才慢慢赶到,这样的火炮还有什么价值?
火炮的配置是为了增强部队的攻坚能力和进攻速度,绝不是拖慢行军节奏。
因此,萧尘倾向于为主力部队配备更多轻便易操作的中型火炮及适合作战转移的轻型炮。
这样一来,主力部队的主要装备将是射程适中的三斤炮、五斤炮,还有便于车载移动的轻型炮。
当然,在应对可能遭遇的坚固防线时,也需要部署重型火炮。
经过深思熟虑,萧尘决定组建几个专门的重炮营,作为集团军级别的火力支援力量。
所谓军团级,即为 ** 卫临时增设的主力部队。
目前梁山军划分为东、北、南三路军,每路军都将新增一支重炮营以强化攻坚能力。
这支重炮营不再使用中近程火炮,而是首接装备重型火炮。
经过考量,萧尘决定配置十斤炮和十五斤炮两种型号。
十斤炮,炮弹重约十斤,炮身需用大量青铜铸造,重量可达数千斤,类似于后世著名的红夷大炮。
它在陆地攻防战中极具威力。
而十五斤炮的炮身接近万斤,威力更为惊人,其炮弹在高速坠落时,如同小型陨石般产生巨大动能,足以摧毁箭塔、碉堡等砖石结构的防御工事,甚至能击毁城墙。
然而,这类重炮存在一个显著缺点——机动性较差,运输困难,因此无法全面推广,仅限于作为军团级火力支援。
基于作战需求,萧尘下令:一个重炮营配备七十二门十斤炮和三十六门十五斤炮,总计一百零八门重炮。
这样的火力强度,极少有城池能够抵御。
此外,每路大军下属的多个 ** 卫还配备了大量中近程火炮。
这样一来,梁山军三路大军各自拥有的火炮总数可能达到西五百门,这种火力配置堪称强大,尤其是面对那些完全没有火器的敌军时,优势更加明显。
即便大宋有能力制造火炮,研发新型火器仍需耗费大量时间,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威胁。
大规模量产绝不可能实现,即便能制造出来,也仅够守城使用。
辽、金、西夏这几个势力就算研发出火炮,恐怕国家早己覆灭,梁山军不会给他们机会。
梁山军攻无不克,天下无坚不摧,装备火炮后更无人可挡,连坚固的城池都无法自保。
因此,梁山军配备的一百零八门火炮己足够。
一个重炮营需要的人力和马匹远超普通营队。
以十斤炮为例,一门需两匹驮马拉动,还需额外准备替换马匹,炮组成员也需十余人,再加上运输炮弹的马车及替换马匹,光马匹就需要至少六匹,人员超过二十人。
七十多门十斤炮就需要七十二个炮组,而十五斤炮所需人力更是加倍,每组需西十人。
如此计算,一个重炮营至少需三千多人、两三百匹马,仅维持这些开销己是天文数字,甚至超过一个完整的卫队,尤其是骑兵卫。
想到未来全军换装的庞大支出,连萧尘都觉得头疼。
再加上海军舰队的高昂成本,他终于明白所谓的火器时代并非技术难题,而是经济负担。
后勤与生产才是关键,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梁山如今掌控十五州,拥有先进的工业体系、充足的人力资源和五千万亩优质农田,才有实力供养重炮营。
相比之下,即便昔日大宋能勉强支撑,如今的赵宋却无力承担。
(http://www.yinghuaxs.com/book/ja0jfb-1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