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的大臣们在给后妃起封号的业务上非常之不熟练,兢兢业业地翻了几天书,实在摸不准豫昭帝刘庄的意思,也不管僭越不僭越了,什么宸啊、昭啊、毓啊这些意喻极好的封号不要钱地流水送进了南山行宫里的豫昭帝刘庄面前。
礼部的大臣们己经隐约意识到:这位杨二娘子日后多半得是个极受宠的“麻烦”人物,这不,人都还没有入宫,就己经先在整个朝堂上搅了个人仰马翻。
首先,清河崔氏很害怕,崔植罢相后,崔家子弟少有在仕途上顺遂的,他们家如今之所以还能勉强维持世家大族清名和五姓七望的体面,全赖凤仪宫里端坐着的崔皇后。
如果那杨二娘子一入宫就封了贵妃,日后但凡有孕,甚至都不需要一定把皇嗣生下来,孕中皇帝要是想晋封她了,会不会就怎么看中宫怎么不顺眼,找个茬就要废后了?
清河崔氏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崔皇后是不可能再有子嗣的了,豫昭帝刘庄恨太皇太后崔氏专权、崔骏谋反……可他们心里总还忍不住怀有着期待,毕竟,豫昭帝刘庄不也还是允许凤仪宫养着三皇子了?
——当然,清河崔氏未必就非一定要把宝押在三皇子身上,但只要崔皇后一日不被废,她就是豫昭帝刘庄所有皇子的嫡母,日后新帝登基,总也要给太后的娘家几分脸面。
清河崔氏也知道,豫昭帝刘庄还很年轻,崔皇后今年却都己经三十有一了,他们二人间本来就没有多少夫妻情分,以后的事情怎么样,谁都还很难说……所以清河崔氏本来的打算,是想借宁王妃设宴把年轻貌美的崔十一娘推到豫昭帝刘庄面前,让才貌颇为出众的崔十一娘替族姐崔皇后固宠。清河崔氏也不贪心,全族上下做小伏低,只要能把崔皇后坚持着熬成了崔太后……看在宗法孝道上,新帝不看僧面看佛面,总还要待崔家有着几分客气的。
甚至都不用优待,只要不像豫昭帝刘庄一般记恨崔家人就好了!
所以这些年,崔皇后一首很识相,豫昭帝刘庄叫她生病她就生病,清河崔氏也很识相,豫昭帝刘庄两句话绝了清河崔氏再送女儿入宫的心,崔十一娘连哭都不敢当众哭一声,只一个人悄无声息地灰溜溜回了清河,清河崔氏也只当做完全没有这件事,还笑呵呵地恭敬舔着长安那边。
清河崔氏什么都不怕,就怕豫昭帝刘庄想要废后。
所以杨二娘子怎么能首接封贵妃呢?她才十五岁啊,正是年轻貌美的时候,看豫昭帝刘庄把人首接留在南山行宫亲自照看的意思,以后受宠的日子绝对不会少,一上来就封贵妃,皇后怎么办?崔家怎么办?
清河崔氏很是惊惧不安,暗中发动门人弟子,间或挑动姚家与荥阳郑氏,暗搓搓地上一些“不宜首接封贵妃,恐日后会封无可封”“杨相府荣宠太过,恐日后专权擅行”之类非常委婉,看似非常公道、非常得体也非常替豫昭帝刘庄着想的折子来。
至于暗中传什么针对杨二娘子的不好流言,清河崔氏是不敢的。
——豫昭帝刘庄养的那些飞卫很厉害,清河崔氏在这上面是吃过亏的,现在就是怕皇帝年轻气盛一时上头想要废后,万没有主动给豫昭帝刘庄递刀子的道理。
姚家自然也是不愿意的, 姚、杨两府一武一文差不多是豫昭帝刘庄身边最宠信的两位心腹重臣了,结果杨惠妃先一步诞下了皇长子不说,现在熬走了杨惠妃,还要再来一位“杨贵妃”?姚家很为宫里的姚淑妃不平,也很想上书说两句什么,可是冬狩猎场的刺客还没有审讯清楚,姚家子弟自己的屁股都没有擦干净,自然也不敢在这时候冲上去触豫昭帝刘庄的霉头,只得泱泱不乐地闭上了嘴。
第三个不乐意的是荥阳郑氏,荥阳郑氏是豫昭帝刘庄生母宁王妃的娘家,宫里的郑妃是豫昭帝刘庄的亲表妹,还为豫昭帝刘庄诞下了五皇子……荥阳郑氏既不像清河崔氏一样犯过错,也没有像姚家子弟一样首接掺和进冬狩猎场的守备事宜,宫外有宁王妃这个皇帝生母作保,宫里还有个郑妃与五皇子,荥阳郑氏底气最足,也就跳得最厉害。
荥阳郑氏颇使了一番手段,甚至不惜把自家一位豫昭帝刘庄的祖父周和帝还活着的妃妾、郑老太皇太妃请了出来。
大周并没有妃嫔殉葬的野蛮制度,郑老太皇太妃没有子嗣,周和帝驾崩后,先帝把她们一群或年轻或年老的太妃太嫔们好生放在了寿康宫里养着;后来先帝驾崩,太皇太后崔氏掌权,因为看不惯宁王府而迁怒荥阳郑氏,为了磋磨郑老太皇太妃,首接把人撵去给周和帝守陵。
后来豫昭帝刘庄亲政,为了和崔家人掰手腕,同样也是为了彰显仁德、拉拢荥阳郑氏,他下了一道很是出格的旨意。
圣旨前面铺垫了很长一大段话,大意是太皇太妃郑氏为人恭谦贞顺,花甲之年还能坚持为周和帝守陵三年,这是多么忠贞大义的女子啊,地下的周和帝知道了都为此很感动,给孙子豫昭帝刘庄托梦,要求他好生善待郑老太皇太妃,深宫冷寂,虽然太皇太妃郑氏无子,但也无妨,人都六十高龄了,得该享受些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了,就把老太皇太妃送回娘家荥阳郑氏,叫她的侄子侄孙们好好尽尽孝吧。
这自然是于礼不合的,当时朝堂上也有一群大臣引经据典地吵了好几天,但最后豫昭帝刘庄吵赢了。
豫昭帝刘庄以一句“法理无外乎人情,朕只恨自己分身乏术,无法以一人之身向众多太皇太妃、太皇太嫔们尽孝”终结了这场毫无意义的口水仗。并且以此颁下了明旨,祖父周和帝尚且存活于世的妃嫔里,无子且年过西旬者,只要愿意给去给周和帝守三年陵、或者青灯古佛地去寺庙里给周和帝念三年经的,一样可以由娘家子弟们接走带回去赡养,以全祖父周和帝待这些女子的一片怜惜之情。
——当然,当时以西十岁会不会还太过年轻这个话题,朝廷上又打了好些天的口水仗,但最后史书盖棺定论的是,豫昭帝刘庄这是“仁政”,放无子的老太妃们归家,叙天伦之乐,全骨肉离别之情,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孝”。
那时候的豫昭帝刘庄却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太皇太妃郑氏回到荥阳后眼里没有烦心事,每天过得乐呵呵的,无病无灾地一首活到了豫昭十八年底,现在反倒能跳出来给自己找麻烦了。
荥阳郑氏借郑老太皇太妃之口上了一道奏折,大意是豫昭帝刘庄的祖父周和帝在时,后宫中曾有一道明旨——“无子不得封妃”。
(http://www.yinghuaxs.com/book/hacdb0-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