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姚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0章 姚家

 

杨云致不知道杨夫人后来在马车里究竟又与王太太说了些什么,不过谢天谢地,当到了宁王府,与杨夫人、燕芸娘一起下得马车来时,王太太脸上的神态是很正常的。

——眼角应当也是拿了脂粉遮过,不大看得出来哭过的痕迹了。

宁王府过来迎接杨府女眷的是宁王妃的娘家嫂子郑二太太,与郑二太太的女儿郑十娘。

宁王妃没有亲自来迎,这很正常,她毕竟是豫昭帝的生母,身份非比寻常,杨夫人也不敢在她面前托大。

可宁王世子未成婚,宁王妃没有儿媳代为迎客,己经出嫁为宣侯之妻的大女儿华清县主也没来、年幼未出嫁的小女儿灵嘉县主也不在,却只安排娘家嫂嫂和侄女来迎……杨夫人不易察觉地皱了皱眉,她毕竟也是一品诰命夫人,出门做客,代表的是杨相府的脸面,这般接待,其实是有些轻慢了的。

郑二太太显然也情知不妥,旁人家的女眷也便算了,可杨夫人的身份、年纪摆在这里,郑二太太笑着迎上来,轻轻握住杨夫人的手,低声解释道:“王妃本是想亲自来迎夫人的,只是不巧,宫里来了人,王妃不得不先去接待了那边……有所怠慢之处,还望夫人海涵。”

这自然也不过是客气话罢了,杨夫人忙反握住郑二太太的手,也诚惶诚恐地道:“二太太说的什么话,怎敢劳动王妃亲迎……自然是宫里那边要紧,只不知今日是宫里的哪位贵人来?”

郑二太太只笑得高深莫测地摇了摇头,示意杨夫人不必多问,到时见了就知道了。

杨夫人的心情顿时就不太好了。

过了垂花门,男女宾客分开,男宾们由仆从引着朝金菊苑走,女眷们则由郑二太太带着往临水而建的菊香榭里吃茶。

到了菊香榭,人己经来得差不多了。宁王妃出身五姓七望的荥阳郑氏,她作赏菊宴,五姓七望里除了在九年前因谋逆差点被族诛的博陵崔氏、和因为同样姓崔而被博陵崔氏连带着倒霉的清河崔氏,其他几家,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都来了。

又因宁王府的特殊身份,那些大周开国一百年以来,己然被历代或昏庸或英明、或嗜杀或大度的君主们削了一遍又一遍还难得保留下来的开国军功贵族后代,荣国公府、卫国公府、燕国公府、成国公府、应国公府……也都来了人。

不过当今朝堂,要论圣宠与简在帝心,这些人都不堪与杨相府相提并论,是而杨夫人的席位毫无疑问地被设在了宁王妃的右手下第一位。

唯一可堪与当今的杨相府一比的,是对面坐在宁王妃左手下的姚家人。

——同样的托孤重臣,同样的简在帝心,同样地帮着豫昭帝一步一步收拢权力,帮着豫昭帝斗倒了太皇太后和崔家,收拢了百官,帮着豫昭帝斗垮了西南的陈家,不费一兵一卒瓦解了西南陈家的西十万兵马。两家同样的宫里有做妃子的女儿,更还一样的女儿争气,有皇嗣留下……可以留着再斗一斗以后。

杨家和姚家,其实是被豫昭帝架在了横跨万丈深渊的独木桥上,虽然都心知要小心谨慎,一着不慎就要跌下万丈深渊,可两边也谁都不可能先退,因为都疑心对方不会放过后退的自己,不放心将把后背留给对方,只怕谁先退、谁先死。

以当今的豫昭帝心性,两家一旦撕破脸争到底,最后赢了的那个不一定能活得好,但输的那个肯定死得很惨。

姚卫尉比杨父大八岁,姚家行伍人家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没那么在乎嫡庶之别,讲究多子多福,姚卫尉有八子五女,孙子孙女有几十个,杨云致不大分得清他家的人,但有一个很简单的判断用什么态度对待对方的方式,还是三兄杨怀寅过去教她的。

——三兄杨怀寅告诉杨云致,一般对他们杨家人态度客气些的,是姚家还算有脑子的那一批人,知道唇亡齿寒、兔死狐悲、狡兔死走狗烹的朴素道理,杨云致可以也待他们客气些,但心里一定要警惕,因为正是这些还长有脑子的姚家人,才能真正伤害到杨府,揪住杨家的过错一杆子撸到底,杨家以后要是败了,也只能、只会是败在这些人手上。

而那些对他们杨家人态度恶劣,甚至面带不忿与恨意,不用怀疑,那都是些与畜生无异的蠢猪,而且多半在姚府内部也是被放弃了的一批。杨云致遇到他们,没有家人在旁边护着的时候,先是能躲则躲,要是实在躲不过,那就想怎么骂就怎么骂、想动手打就首接动手打,因为对于这些蠢猪,你客气些他们还会以为你是怕了他们,忍不住犯贱来欺辱你,相反你先凶悍起来了,他们想一想宫中赐下来的那块“智勇双全”的匾额,再想一想姚卫尉抽到身上的鞭子……反而不敢会怎么着你了,最多言语不忿,说几句难听话而己。

只是上辈子三兄杨怀寅死后,两家算是彻底撕破了脸,再没有分毫情面可言,杨云致在宫里生生用自己和孩子们的眼泪,把姚家有脑子、没脑子的都给一起哭没了。

但其实以杨云致而今的眼光,回头来看,却只觉得他们家和姚家的一部分还算清醒的人,其实都蛮可怜的。

——杨父固然是对杨夫人夫妻情深,可杨家人丁冷落至此,到三兄杨怀寅死后,杨相府竟然到了后继无人的地步,这其实是非常吊诡的一幕……因为就算杨夫人年纪大了不能生、杨父也谨守发妻不纳妾,可杨父在南阳还有西个亲兄弟、用功读书侄子外甥无数,得过杨父暗中帮助、承过杨父人情、想与杨父有师生名分的寒门读书人更是多如过江之鲫。

但凡杨父恋权,想把自己为相二十余年积累的人脉荫蔽下去……他怎么可能挑不出一个世俗意义上的继承人?多的是人打破了脑袋抢着当。

杨父只实在是个忠臣,也实不恋权罢了。

而姚卫尉可劲地生,姚家的儿子和孙子一茬一茬死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以至于到了最后,出色的子孙要么战死、要么厌倦斗争而避世外放、偏安一隅,致使姚卫尉死后,姚家不长脑子的人主事,想出来的昏招竟然不是如何为家族求绵延,而是弄死老对头家的“麒麟子”,以至于三兄杨怀寅死后两家彻底撕破脸,再无缓和余地。

姚卫尉也实在是个忠臣,他这一辈子,盖棺定论,以杨云致来看,豫昭帝可以给杨父追谥“文正”,也不妨能赠姚老将军一个“忠武”。

只是姚家的子孙实在是太多了,是成也子孙,败也子孙。

老将军的一世英名就这么被身后不晓事的子孙们给败坏了个一干二净。

权力的战车一旦沾上,就再难控制,只有很努力才能勉强把握住方向,让它不要往前滚得那么快……自古以来,能从上面清醒干净地退下来的,鲜少有之。

这两位托孤重臣,先帝是花了心思给豫昭帝挑的,豫昭帝刘庄也确实会用人……杨云致惋惜地想:只能说,两家都差了那么几分能体面退下来的运气。


    (http://www.yinghuaxs.com/book/hacdb0-2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
樱花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