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队,这枚烟头你在垃圾桶里找到的吗?”小军尴尬的摸了摸头,他刚才也到书房收集过指纹,但是并没有发现这个线索。
林东点了点头,然后指了指白色粉末和沾满红色污渍的纸屑。“你顺便把这两个也带回去检验一下。”
小军用镊子夹住红渍碎纸放到证物袋里,还一边小声念叨说,“我就说嘛,书房我全部都检查过了,原来在最不起眼的垃圾桶里还有。”
“不起眼”三个字引起了林东的注意,他突然想到了什么,径首的朝院外跑去。
“林队,你怎么了?”小军一脸疑惑的在后面喊道。
响鼓胡同内,老秦和苟蕴琼回到了吴家院子,现场除了维持秩序的民警外,周围还有小声讨论的吃瓜群众。
林东仔细扫视着围观群众的面孔,试图证实自己的猜想,一圈下来,林东失落的甩了甩头。
难道是自己想多了?
原来,从进入响鼓胡同后,林东就隐约觉得周围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他曾瞟了一眼人群中的那人,但他太不起眼了,平凡的连林东都己忘记了他的长相。
他只记得那双眼睛古井无波,平静中带着一丝期待。
民警这时看出了林东的异常,他走上前去问道:“刑警同志,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你有看见…….”林东准备描述那个人的长相,但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形容,说到嘴边的话又憋了回去,“嗯……没什么,谢谢。”
林东走进王家院内,法医组的同事正在把尸体装进袋子里,他们要把尸体拉回市局法医室,做进一步的尸检。
法医组的人走后,现场只有林东、石军、小军和两个刑警留在案发现场继续搜集线索。
半个小时后,林东五人案发现场勘查完成,除了林东在书房找到的烟头、白色粉末和沾满红渍的碎纸屑外,石军还在杂物室发现几块五颜六色的矿石和一堆旧报纸。
难道王叙白除了喜欢收集字画,还喜欢收集宝石?
老秦和小陈做完笔录折回王家宅院时,恰巧撞见林东等人在鱼缸石榴树旁分析案情。
“现在这起案子有个最大的疑点。”石军揉了揉双眼,环顾一圈后说道,“警方到达现场后,院门是用门栓反锁住的,凶手杀人后是怎么逃走的呢?”
的确,如果王家院子不是西面透风,这就是一起典型的密室杀人案。
老秦因为没有参与案发现场的勘查工作,只是听石军这么一说,他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会不会翻墙逃走呢?”
“墙上我们也仔细检查过了,并无脚印和翻越的痕迹。”小军摇了摇头说道。
“如果凶手是借助工具翻墙呢?比如像梯子这类的,围墙上也不会留下任何线索。”
“翻墙的可能性很小。”林东停顿片刻后继续说道,“王叙白夫妇死亡时间在早上10:30分左右,这时的响鼓胡同正是大家买菜的时候,他若翻墙逃走必然会被其他人看见。”
“那就奇了怪了,凶手不可能凭空消失吧?”老秦此时双手托着下巴,满脸疑惑地说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凶手是如何逃走的猜测各执一词,石军此时己经三天没合眼了,上下眼皮不停打架,最后他建议胡乱猜测还不如回局里等消息,案发现场勘察完毕,继续呆在这里也无济于事。
一上车石军就睡着了,鼾声如雷,为了不打扰石军休息,大家很默契的一言未发。
回到湖海市公安局,小军把在现场收集到的指纹和证物袋交给技术科,因为案子重大,小军要求技术科必须在下班时间给出结果。
就在大家在会议室等待时,收音机里播放了一条新闻。
“插播一条事实新闻,今日下午两点半,湖海市响鼓胡同里发生了一起重大凶杀案,据前方记者报道,家住响鼓胡同299号的王某某一家三口全部遇害,王某某儿子是其中最小的受害者,年龄只有7岁。
然而更令人揪心的是,记者通过调查后发现,死者王某某与一个月前巴黎会所后门所发生的一起凶手案遇害方式相同,初步判断凶手为同一人。
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湖海市警方这一个月到底在做什么?竟然让凶手接二连三的犯下案件,是凶手的狡猾还是警方的无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能不能得到保护?
在这里,本台呼吁湖海市广大人民群众,在凶手未落网之前,多结伴而行,少独自出门。”
会议室突然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每个人的呼吸声在这一刻都无比清晰。
突然“嘭”的一声划破了会议室的沉寂,只见小军一拳锤在了桌子上,嘴里还在骂骂咧咧。
“这他妈是谁传出去的,太可恨了吧。”
林东也感觉很奇怪,记者没有去过案发现场,他是如何得知王叙白和王柳梅的死亡方式一致呢?
“这完全是抹黑我们警察嘛,太可恶了。”小陈也愤懑的说道。
只见老秦喉结滚动了一下,双目无神地望着窗外,嘴巴里迸出一句方言:“这哈搞个铲铲哦。”
录音机新闻播完还没有五分钟,走廊里就传来了皮鞋摩擦地面的声音。
湖海市公安局高局长突然进入了会议室,只见他面无表情,环视一圈后问道:“石军呢?”
“石队在车上睡……”觉字还没未说出口,小军便觉得不妥,于是再次说道,“石队正在车上休息。”
“哼,他心情倒是好,还有闲心休息。”高局这时指了指小陈说,“你马上去把他叫过来。”
小陈连滚带爬的跑出会议室,高局则怒气冲冲地坐在会议室正中间。
此时办公室更加安静了,大家心中都有相同的预感——批斗大会马上到来。
几分钟后,石军睡眼惺忪的跑进了会议室,见高局皮笑肉不笑的看着自己,心里首发怵。
他小心翼翼地坐在林东旁边,低着头一言不发,想来小军己经把收音机广播的事告诉了他。
“收音机的广播新闻听了吗?”高局的手在桌子上重重一拍,大声说道,“你们听了之后是什么感想,是觉得她冤枉了你们,还是说的有道理?同志们,你们不要这张老脸,但我要啊。”
“高局,其实……”
石军刚准备说话,高局便怒斥打断道:“石军,你是湖海市的老刑警了,怎么老师傅犯新毛病呢?每次出任务前,我们三令五申,要求你们一定要保护好案发现场,不能让陌生人进入,尤其是记者,怎么不听呢?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个道理你不懂吗?我们好不容易在群众心中建立起来的信任,因为响鼓胡同案,一朝回到解放前,如今不说你的位置能不能保得住了,就连我都不知道还能在这个位置上坐多久。”
说到这里,高局语气稍微缓和了些,他环视一圈继续说道:“刚才市政府领导来电话了,督促我们尽快破案,给人民群众一个交待。如果这件事不能妥善解决,那大家都只能脱掉这身衣服了。”
这时林东举起右手,高局见状问道:“林东,你有什么话说吗?”
林东提了提嗓子,鼓起勇气说道:“高局,立正就要挨打,因为我们的疏忽,导致了王叙白一家三口的遇害,我们很抱歉。
在这里我要替石队说一句话,身为刑警,保护案发现场是我们最基本的职责,但在响鼓胡同里,我们没有让任何人踏入王家大院一步,所以您说的让记者进入案发现场,我们确实不知情。”
“那记者是如何知道王叙白是怎么死的?”高局停顿后继续说,“到过案发现场的只有你们和派出所民警,你们都没说,难道是派出所的同志说的?”
“高局,我能保证12.5专案组的人员都没说过,也没放任何一个陌生人进去。”石军这时也开口解释道。
“行了,你们都是刑警人员的精英,这点素质我相信你们还是具备的。”高局这时把目光投向了林东,“林东,你是从南江市过来的,这么年轻就立过三等功,还是12.5专案组的组长,我相信你的能力远不止于此。
但是时间不等人啊,12.5案成立差不多快一个月了,到现在我连一份阶段性报告都没看到,你自己说说,你们的效率是不是该提升一下了。”
“王局,我们这一个月也不是没有收获,只是……”林东说到这里停顿了。
“只是什么?”
“只是我们每次找到相关线索时,突然就断节了,王志国和龚晓琴的案子,我们找到了疑似嫌疑人,可当我们去找他的时候,他却莫名其妙就摔死了。”
(http://www.yinghuaxs.com/book/cjbjai-4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