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对车间内的十二人一一做了笔录,尤其是那八人,晏子询问了两遍。
经过一番细致调查,他们得知,昨晚22:00至22:30之间,这十二人都有不在场证明,
其中八人回到了宿舍,同寝室的工友可以作证;另外西人则在车间继续加班,可以互相作证。
从表面上来看,每个人都有充足的不在场证明,车间的工人便被暂时排除了嫌疑。
问完话己经是下午五点了,两人商量后,决定先去找宋厂长了解一下情况。
“去宋厂长家里要经过案发现场,我想再去看一下,说不定早上遗漏了什么线索。”林东骑着自行车,对身旁的晏子说道。
“行,东哥,我都听你的。”
两人骑车穿过西门,围墙上灰墙红字,竖立着一条醒目的标语:团结一心,勇闯难关;同舟共济,创造未来。
这个时间点,酱油厂的工人们都在上班,加上这段路早上才发生过命案,很多人心里害怕,宁愿绕道走。
因此,泥泞的小路上只有林东和晏子两人,案发现场的血迹也开始褪去,只余地上还隐约可见的黑红色痕迹。
两人停好自行车,蹲在水沟旁仔细审视,生怕错过一丝一毫的线索。
现场被破坏的很严重,单是脚印就有很多,有围观群众的,有早上同事们的,小到35码,大到43码。
或许这其中就夹杂着凶手的脚印,但想要分辨出来,犹如大海捞针。
林东站在王志国遇害位置点燃了一根香烟,他心中默默模拟着案发经过。
这是以前在当兵时的习惯,加入刑警队以后,林东也把这个习惯带入到了破案过程中,并且屡试不爽。
就在这时,林东眉头紧锁,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不对劲,嘴里嘟囔着:“奇怪,到底是哪里不对呢?”
一旁的晏子见林东自言自语,忍不住开口问道:“东哥,你在叽里咕噜什么呢?”
林东猛然间灵光一闪,想起了车间那位精壮男子的话,他明白是哪里不对了,案发现场缺少了一样东西。
林东想通后朝身旁的晏子问道:“晏子,你还记得车间那个壮汉说的话吗?”
“嗯?”晏子挠挠头疑惑问道,“哪句话呢?”
“他说曾在下班前见过王志国,见他拿着手电筒朝西门走去。”
“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晏子笑了笑,不解地问道。
林东眯了眯眼,缓缓说道:“王志国昨晚带了手电筒,但我们在现场并未发现手电筒的踪迹。”
“会不会是被目击者捡走了?”
林东摇了摇头,否定道:“孙民忠发现王志国的尸体后,没有离开过现场,如果他捡到手电筒,一定会如实告知的,毕竟手电筒很平常,不值钱。”
“东哥,难道你的意思是……?”晏子听见林东的提示,瞬间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手电筒被凶手拿走了?”
“可能性很大,不然手电筒怎会凭空消失呢?”林东西下左右看了看,分析道,“从西门到王志国所住的地方,这段一公里的路程没有路灯。如果没有照亮的工具,王志国若是喝醉了,连个方向都分不清。”
晏子单手托着下巴沉思道:“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找到了手电筒,就相当于找到了凶手?”
林东望着地面的暗红血迹,点了点头,轻轻丢掉了手中的香烟“走吧,我们去找宋厂长,案发现场没有价值了。”
林东和晏子来到职工干部小区,盯着纸条上的地址,二人轻轻敲响了宋厂长的家门。
咚咚咚!
不一会儿,一位大约五十岁上下的女人打开了门,女人手里拿着一本书,疑惑地盯着二人。
林东瞥了一眼女人,长相虽然普通,但气质斐然,给人一种知性温柔的美。
两人心中对她第一印象,这个女人绝对是个高级知识分子。
女人见门口站着两位陌生的面孔,率先开口问道:“请问你们找谁啊?”
“这是宋厂长的家吗?”林东从兜里摸出了证件,“我们是柳城县刑警大队的,来找宋厂长了解一点情况。”
见林东二人是刑警,宋夫人眉头皱了皱,邀请两人进了屋,并给他们倒了一杯水。
林东率先走进了屋内,左右望了一圈,屋子虽然不大,但布置的非常温馨,书柜上还摆放了许多毛概。
林东接过热水,坐在木质椅子上率先打破了沉默,“您是宋夫人吧?”
“我叫宁清,比你们年长,你们可以叫我一声宁姨。”女人客气地点了点头,然后瞥了一眼墙上的时钟,“老宋今天中午去市里开会了,不过估计快回来了。”
“宁姨,王志国和你们是什么关系啊?”林东不经意地问道。
提起王志国,宁清叹了一口气,“哎,这个志国,我一首告诫他性格要收敛点,不要那么冲动,不然早晚会闯出大祸,没想到这一天竟真的来了。”
说完宁清眼眶微微了起来。
林东抿了抿嘴唇,试探性问道:“听说他是宋厂长的外甥?”
宁清微微颔首,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志国是我姐的儿子,我姐夫走的早,从小便是我姐一个人把他拉扯大。
因为就这么一个儿子,我姐姐从小就对他百依百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他读书起,就一首给我姐惹事,做事不计后果,脾气暴躁,性格跋扈。
三年前,我姐因病去世,临终前让我们对他多加照顾,但他几乎不来家里,平时也很少见面。”
听完王志国的身世,林东感到十分诧异。
从小缺少父爱,加上母亲的教育方式不当,导致王志国做事全凭性子,很是悲哀。
但究其死因,原生家庭的不完整才是根本原因。
就在三人谈话间,宋国云推门进了屋,林东和晏子立马起身打招呼。
“宋厂长!”
因为早上在案发现场时见过林东和晏子,宋国云对两人的到来并未感到惊讶。
宋厂长身材清瘦,鬓发斑白,面容和蔼可亲,加上戴着一个圆框眼镜,气质非常儒雅,一看就是高知识分子。
他微笑着示意二人坐下,不必拘谨,然后提起保温壶为自己的保温杯添满了热水。
(http://www.yinghuaxs.com/book/cjbjai-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