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没有什么实质性证据,审讯暂告一段落,朱自强让晏子和林东去核实邱海证词的真实性。
林东前往酱油厂,向老刘和陈哥探询详情,晏子则去找王氏卤菜求证。
一番盘问过后证实,邱海确实是22:00下的班,他的室友在下班后不久看见过邱海。在王氏卤菜买夜宵的时间是22:40左右,回到宿舍是23:00点左右。
邱海排除了嫌疑。
原本看似无疑的案件,突然间峰回路转,案情再次陷入了僵局。
邱海也在24小时后被释放。
虽然案子像一团浆糊,但毋庸置疑,写纸条的人很有嫌疑,而且凶手极有可能就藏在酱油厂里。
林东决定从字迹入手,让酱油厂的工人每人写上一段话,再根据字迹进行对比,从而锁定嫌疑人。
然而,就当林东和晏子再次进驻酱油厂的时候,酱油厂发生了一件大事。
宋国云正式宣布酱油厂不在转型计划之内,三个月后会关闭酱油厂,这意味着,所有工人将在三个月内面临下岗。
尽管工人们对此己有心理准备,但当消息在宣传栏公布后,还是引发了轩然大波。
大家的情绪低迷到了冰点,没有人愿意回到岗位继续干活,整天围在厂长办公室讨要一个说法。
宋国云焦头烂额,整天被围堵在办公室内不让出门,连吃喝拉撒都成了一个问题。
工人们的情绪低落,自然没有人愿意配合警方,别说让他们写一段话了,只要一提到询问王志国案,掉头就走。
铁饭碗都没了,谁他妈还关心王志国是谁杀的?
每个人心中都是这样的想法,这也给案情推进造成了严重阻碍。
想要宋厂长出面协调显然不现实,林东和晏子只能请求队里支援。
和朱自强商量后,几人决定在酱油厂门口架了个摊,招募志愿者写字,只要是酱油厂工人,愿意写超过五十个字的人都能领到两毛钱。
别说,这个方案还真奏效,两毛钱也是钱,一天下来,林东和晏子就收集到了五十多人的字迹。
可经过仔细对比后,没有和纸条上相似的字迹,这也在林东的预料之中,凶手如此狡猾,又怎么会主动把自己暴露呢?
时间一晃两个月过去了,王志国案始终没有进展,尽管大家都知道凶手十有八九就是酱油厂的人,但没有证据,也只能干着急。
另一方面,在宋国云的主持下,酱油厂大部分人己经同意了下岗补偿,这是国家的大势,他们知道闹也没用,还不如早点拿了赔偿,想想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留在酱油厂的工人越来越少,三个月后,酱油厂所有工人都被遣散回家,酱油厂正式被招标卖了出去。
宋国云也因为在厂期间违规操作,被市局强制提前退休。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三年时间一晃而过。
1988年,林东因为破获过一起特大银行抢劫案,荣获个人三等功,成功晋升为柳城县刑警队副队长。
双喜临门。
同年,林东的妻子向渝岚也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林长锋。
发生在三年前的王志国案逐渐被人遗忘,由于缺乏更多证据线索,林东和晏子没有持续追踪,这份案件最终在柳城县档案室里默默积满了灰尘。
……
1988年10月29日09:00,地点:西川省湖海市团结镇。
清晨的薄雾中,一个女孩倒在粮站外五十米的草丛里,她后脑勺血肉模糊,长发凌乱地散开,发梢沾满暗红的血迹,右手微微蜷曲,鲜血浸透了身下的泥土。
草丛有一片被拖拽过的痕迹,周围被压出一片不规则的形状,草叶上溅满了细密的血点,显得格外瘆人。
死者名叫龚晓琴,20岁,是粮站的一名粮食验收员。
团结镇是湖海市的边陲小县,这里民风淳朴,平日里连抢劫案件都鲜有发生,像女孩这种死状凄惨的凶杀案,还是近几年来头一次。
湖海市刑警支队副队长石军恰巧在附近县城办案,接到电报后他和同事阿川第一时间赶往团结镇。
此时,团结镇派出所的民警给死者搭上了白布,正在维持现场秩序,粮站站长焦国民盯着路口来回踱步。
石军戴着墨镜,留着一头寸发,皮肤黝黑,鹰鼻鹞眼,看起来非常凶狠。
他站在案发现场,横眉怒目的扫视着西周,然后摸出火柴盒点燃了一根香烟。
拉开裹尸布,石军抬起尸体的手臂看了一眼,尸斑呈暗红色,接着他捏了一下死者的关节,僵硬十足。
因为年轻时在法医室呆过,他根据尸体尸僵程度判断,眼前这具尸体至少死了12个小时了。
从后脑勺的骨裂形状来看,凶器像是一种钝器的锤状型工具。
这时,一名俊朗的年轻刑警走了过来,阿川瞥了一眼尸体,对石军说道“石队,案发现场没有找到作案工具,应该是被凶手带走了。”
“周围有留下什么脚印吗?”石军取下墨镜,踩了踩地上的松软的泥土,“昨天晚上下过雨,凶手鞋子上很有可能沾有泥土。”
“现场的痕迹被严重破坏过,凶手有一定的反侦察意识。”阿川顿了顿,说出了自己的判断,“我觉得凶手不像是临时起意,而是一起精心策划的谋杀案。”
石军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从草丛被破坏的面积来看,凶手确实在刻意干扰警方的调查方向。
既然凶手不是临时起意,那说明他和死者龚晓琴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
或者两人之间认识?
带着这一疑问,石军走到了站长焦国民面前,他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个男子,年纪约莫五十岁左右,身材瘦弱,看起来病恹恹的样子,身上散发着淡淡的中草药。
“焦站长,你和死者龚晓琴熟悉吗?”石军盯着焦国民,眼神凌厉。
“哎。”焦国民神情忧伤地点了点头,“我们都是一个村的,晓琴是我从小看着她长大的,去年她大专毕业进入到粮站工作,做事一首勤勤恳恳,对人也很友善,怎么会遭遇这种事呢。”
“昨天你有没有发现她有不对劲的地方?”石军一边记录一边询问。
“咳咳咳!”
焦国民剧烈地咳嗽了几声,脸色涨得通红,石军下意识后退了一步。
恢复过来后,焦国民摇头说道:“没有啊,昨天早上我还看她精神状态,笑着跟我打招呼呢。”
“龚晓琴平日里接触最多的是什么人?”
焦国民叹了一口气,说:“晓琴是粮食验收员,每天跟农民打交道最多。每年的7月到10月是粮站最忙的时候。
这个时候,很多农民都来交公粮,晓琴的工作内容就是对农民上交的粮食进行质量检测和把控,下班后还要对上交的粮食进行记录。”
(http://www.yinghuaxs.com/book/cjbjai-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