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棒棒的沙龙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4章 棒棒的沙龙

 

第三位分享者是今年刚上岸的选调生陈默,他穿着朴素的白衬衫,胸前别着党徽,开口时带着基层工作特有的爽朗:“我先说句实话,选调这条路,比考研考公都要‘磨人’。”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分享我那苦逼的备考生活?"陈默学长打开PPT,第一张图是戴在手腕上的橡皮筋,"这是我的'自虐神器'——每次打瞌睡就弹自己一下,现在看到橡皮筋都条件反射地抖三抖。"

第二张图片,是凌晨三点的书桌上,台灯下摊着《基层治理案例集》,咖啡杯旁的风油精瓶子己经见底,"考公就是这么不讲理,必须刷题,刷到想吐、刷到看到任何一道题,都能想起自己是不是做过类似的。那段时间,我家猫看见我翻开资料就躲,估计以为我要拉它一起学公文写作。"

说到笔试准备,陈默同样也晒出了咖啡照片,那是一张倒出半袋皱巴巴的速溶咖啡包照片:"这只是冰山一角,最疯狂的时候,我发明了'咖啡三重奏'——早上美式消肿,中午拿铁续命,晚上浓缩暴击,喝到最后看白开水都觉得甜。"

他展示自己的错题本照片,密密麻麻的批注里夹杂着歪歪扭扭的字迹:"这里又错了!再错就罚自己抄《党章》十遍!"某页角落还画着哭唧唧的小人,旁边写着"申论怎么比解高数还难"。

备考最煎熬的是寒冬腊月。陈默点开手机备忘录,里面记录着某天的日程:

"5:30 起床背书(手指冻得握不住笔)→ 12:00 边啃冷包子边刷时政 → 23:00 被邻居投诉朗读声太大,躲进楼梯间继续背"。

他苦笑:"有次模拟考超时,我首接在客厅地板上趴着写,等站起来才发现膝盖都麻了,差点给室友们表演个平地摔。"

面试准备更是场"社死特训"。陈默掏出手机播放录音,里面传来他颤抖的声音:"如...如果遇到群众上访,我会...会..."突然变成破音的笑场。"那段时间,我逮着家人、朋友、快递小哥就练面试,有次追着外卖员问'假如您是村民,对乡村振兴有什么建议',人家吓得差点把餐给我扣了!"

他的PPT展示被翻烂的《面试100问》,每页都用荧光笔涂得花花绿绿,"这本书陪我经历了无数次自我怀疑,有次崩溃到把它扔出窗外,结果又哭着下楼捡回来——毕竟重新打印要花钱!"

庆幸的是,这些苦最终都成了收获。陈默晒出了录取通知照片,他还是激动满满地感慨道:“那些被橡皮筋弹红的手腕、喝到心悸的深夜、在楼梯间冻僵的脚趾...突然都变得值得。"

他望向台下若有所思的面孔,晃了晃手腕上的橡皮筋:"这玩意儿我没扔,现在它是我的幸运符——毕竟,能扛住备考苦的人,还怕扛不起基层的责任吗?"

台下的新生们瞪大了眼睛,有人小声嘀咕:“选调不是坐办公室吗?”

陈默似乎听到了,笑着说道:“哈哈,你想得美,选调就是围着基层打转转。”他卷起裤腿,膝盖下方一道淡粉色的疤痕蜿蜒至脚踝,“这是前段时间雨天巡河时摔的。伤口还没完全长好。”

“那你后悔吗?”有人好奇地问道。

“这世上,有后悔药吃吗?”陈默很洒脱地反问,“没有所谓的后不后悔,其实就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但是它唯一的好处,就是让我温饱。”

“但这是铁饭碗。”室内顿时笑声一片。

“嗯,所以大家都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几百个几千个人竞争同一岗位,也是事实。也许它反映出的,还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吧,比如就业形势确实严峻,比如经济大环境正处在特殊的拐点……但不论如何,如果想考,那就从今天开始,下苦功夫,投入大量精力,我相信,天道酬勤。”

顿时,教室内掌声雷动。

接下来的提问环节,教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片刻,后排穿生物工程系卫衣的男生猛地起身,卫衣上的校徽随着他剧烈的呼吸起伏。他攥着书包带的手指泛白,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学长学姐,如果双考都失败了,是不是意味着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这个问题让整个教室陷入短暂的寂静,不少同学都露出感同身受的表情,仿佛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担忧被说破。

林悦侃侃而谈:“我太懂这种感觉了。其实考了两次研究生,第一次我的分数也很低,当时我在图书馆崩溃大哭,当时觉得天都塌了。”她笑着掏出手机,展示当年发的朋友圈:“看,我还说要去电子厂打螺丝呢。”台下传来一阵会心的笑声,“但一次失败也不见得就世界末日,我们始终要相信有些鸡汤,那些日夜啃书的时光肯定没有白费。现在写论文时,我发现自己的逻辑思维和知识储备,都是那段日子打下的基础。”

王浩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叮”地弹向空中:“我考公接连失败了两次,那段时间,我把面试真题当成《甄嬛传》的剧本反复琢磨,甚至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和手势。现在在单位汇报工作,同事都以为我报了高级口才班!”他冲提问的男生眨眨眼,“人生就像这枚硬币,落下的正反面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反复抛掷的过程中,你把自己打磨成了更闪亮的模样。”

这时,一个扎着丸子头的女生举起手,声音里带着犹豫:“学长学姐,我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学习都很焦虑,生怕落下进度,该怎么调整心态啊?”

陈默一拍大腿,“我太有发言权了!备考那段时间,我每天像个上了发条的机器,连吃饭都在听时政音频。有次太困了,首接把盐当成糖倒进咖啡里!”他的话引发一阵哄笑,“后来我给自己定了个‘发疯时间’,每天晚上七点到七点半,不管学得多紧张,都要去操场跑两圈,或者对着空旷的地方大喊几声。神奇的是,发泄完之后,效率反而更高了。记住,绷得太紧的弦会断,适当松一松,才能走得更远。”

前排的小个子男生有些腼腆地开口:“我是跨专业考研,感觉专业课好难,完全找不到头绪,该怎么办呢?”

林悦眼神温柔:“我有个室友也是跨校跨专业考研,我记得她当初跨考时,看着专业书就像看天书,一个知识点要反复看好几遍才能理解。但我特别佩服她的韧劲,每一个知识点她都画成思维导图,她大概画了八九本A4纸大小笔记本的思维导图,还加入了考研交流群,和同样跨专业的小伙伴互相打气。也许就是靠着这样一股气,她后来考上了北京一所985。别怕基础薄弱,每一个熬过的夜、啃下的知识点,都会成为我们上岸的阶梯。”

又有个女生红着眼圈举手:“我己经二战了,身边很多人都不理解我,觉得我在浪费时间,我该怎么坚持下去?”

林悦走下讲台,轻轻握住女生的手:“我明白这种孤独感。二考的时候,我甚至不敢和朋友联系,怕听到他们问‘考得怎么样’。但你要知道,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了依然选择前行。那些质疑的声音,终会被你上岸的消息击碎。”

提问环节持续了很久,暮色渐浓,教室里的灯光却愈发明亮。结束时,同学们围在学长学姐身边不愿离去,有人拿着小本本记录要点,有人红着眼眶倾诉烦恼。李冬阳收拾投影仪时,发现讲台上散落着几张纸条,上面写着:“原来大家都在咬牙坚持”“突然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谢谢你们,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走廊外,月光如水,两个女生并肩走着,其中一个晃了晃手中的复习资料:“走吧,去图书馆再学一会儿,今天听了学长学姐的分享,我感觉又充满电了!”另一个重重地点头,两人的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坚定地朝着前方延伸。她俩,一个叫做艾敬,一个叫做阿K。


    (http://www.yinghuaxs.com/book/chbib0-7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
樱花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