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窗户的缝隙时,陆远己经盘腿坐在溪边那块平整的岩石上。
他双手捧着那块黑红色的矿石,仔细的查看。
陆远打算用科学分析法来研究这个世界所谓的灵气。
"第七次尝试。"陆远深吸一口气,在手环的投影界面上调出记录界面。
过去几天里,他成功获得了张叔的认可,只要有活,每月一两银子。
铁匠铺的工作并不饱和,没有活计的时候,时间就可以任陆远自由支配了。
利用闲暇的时间,陆远己经做了六组对照实验,试图理解这个世界的灵气运行规律。
当他的指尖再次渗出那滴血珠被矿石吸收时,熟悉的暖流从丹田升起。
这次陆远没有急着引导它,而是仔细观察着手环上的读数。全息投影中,一组组数据快速闪过:
[能量波动检测:阳性]
[频率:3.7×10^14Hz]
[强度:0.3灵压单位]
"频率与可见光接近..."陆远喃喃自语,手指快速滑动投影界面,"但能量形式完全不同。"
他小心地将矿石放在一旁,拿起另一块普通的溪石。
按照胡小山教的炼体术呼吸法,陆远尝试感受其中的灵气。
十分钟过去了,除了腿麻之外一无所获。
"果然不行。"陆远在实验日志中记录道:"测试样本B(普通溪石)未检测到明显能量波动。推测:不同物质灵气存储量存在巨大差异。"
这个发现让陆远想起地球上的半导体材料。
他打开手环的数据库,调出当年研究量子隧穿效应时的笔记。全息投影在空中展开,两组公式并排显示。
"有意思..."陆远眼睛一亮,"如果把灵气看作一种特殊粒子,那么它的传导可能也遵循类似的扩散规律。"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从工具包里找出两个微型密封舱——原本是用来储存实验样本的。
一个舱内放入黑红色矿石,另一个空着。用一根细长的竹管连接两个舱体,竹管内注入水。
"如果能观测到灵气转移..."陆远设置好手环的监测程序,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
三小时后,结果出来了。
手环记录的数据显示:黑色矿石舱的灵气浓度从初始的12.3灵压单位降到了10.8,而原本为0的空舱则显示1.3灵压单位。
"果然存在浓度差驱动的转移!"陆远兴奋地拍了下膝盖。他快速在手环上创建了一个新词条:
【灵气的扩散现象】
定义:指灵气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首到均匀分布的现象。
特征:速率与灵气浓度梯度成正比,遵循传统物理中的分子扩展模型。
这个发现让陆远对修炼有了全新理解。
胡小山教的炼体术之所以要从食物中获取"气",很可能是因为普通人体内的灵气浓度远低于外界环境。
陆远也试验了其他的铁矿,灵压和扩散情况有高有低,说明这不是一个普世性规则。而那块黑红色铁矿石...刚好是灵气密度多一些的铁矿。
陆远拿起矿石对着阳光观察,发现其内部有细微的晶状结构。"这可能是非天然的灵气富集体。就像煤一样。"
继续记录:矿石中的灵气经推测,很可能是来源于生物体的尸体。
他想起地球上的压电材料,在受到压力时会产生电势差。"也许这块矿石在受到血液刺激时,会加速灵气扩展现象?"
为了进一步验证,陆远做了个大胆的实验。他用骨制匕首在手臂上划开一道小口,让鲜血滴在矿石表面。
手环的监测数据瞬间飙升:
[灵气浓度:45.8灵压单位]
[转移速率:3.2灵压单位/秒]
"远超环境浓度!"陆远立刻运转炼体术呼吸法。
这一次,涌入体内的灵气如潮水般汹涌。
他能清晰感受到灵气在经脉中流动的路径——从手掌劳宫穴进入,沿手臂内侧上升,过肩井穴后分为两支,一支上行至百会,一支下行至丹田。
这种体验让陆远想起地球上的核磁共振成像。
他突发奇想,尝试用手环的生物扫描功能来观察灵气运行。
调整到红外波段后,手环果然捕捉到了体内灵气的热力图——淡蓝色的光点沿着特定路线流动,在丹田处形成一个缓慢旋转的旋涡。
"这就是气海?我这个还不算气海,顶多算个小溪。"陆远如获至宝。
他小心控制呼吸节奏,发现延长呼气时,丹田的旋涡转速会加快,吸引更多灵气聚集。
这个发现让他对"炼体术通过呼吸调节灵气"的原理有了首观认识。
傍晚时分,陆远己经整理了不少的实验记录。他将所有发现归纳为三条基本规律:
灵气扩散律:灵气自发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
载体效应:特定物质(如黑红色矿石)可储存并释放灵气,血液可能是一种催化剂,可以加速释放的过程。
生物富集:活体组织可通过特定方式(如呼吸法)富集灵气。
所谓的修炼,就是通过功法,让人体富集灵气的速度大于灵气扩散的速度。
胡小山说过的术法,则是让灵气转换成实质性攻击的方法,与功法有着明显的区别。
"不过还有个关键问题..."陆远望着西沉的落日思索,"为什么血液能激活矿石?上次自己应该是用意识激活的星髓,而不是血液。"
他想起地球上的酶促反应,也许血液中含有某种能催化灵气释放的成分?那么,就应该还存在更加高效的催化剂。
这个猜想在次日获得了初步证实。
当陆远尝试用溪水、唾液等体液接触矿石时,均未引发明显的灵气释放现象。
进一步的实验显示,兔血作为催化剂时,其效果与人血相差甚远,仅与溪水的效果相当。
实验结果表明,唯有新鲜血液——特别是人类的新鲜血液,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催化效果。
"血红蛋白?铁离子?"陆远在手环上记下新的假设,"或者更可能是某种特殊的生物标记物..."
正当他沉浸在这些发现中时,远处传来胡小山的口哨声——这是他们约定的联络信号。
陆远赶紧收起实验装置,将矿石藏进贴身的皮袋。
他还没准备好向别人分享这些发现,特别是在没完全理解其原理之前。
"你的蓝脸褪得差不多了。"胡小山走近后打量着陆远,"村长还没回来,明天带你去见余师傅,他对灵气功法什么的很有研究。"
陆远点点头,心里却在想着另一件事:这个世界的修炼体系,可能比他想象的要更接近科学。
就像地球上的电学,从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到现代电网,中间不过两百余年。如果能找到灵气的"欧姆定律"和"麦克斯韦方程"...
"发什么呆呢?"胡小山在他眼前晃了晃手,"赶紧收拾下,明天一早就出发。"
夜幕降临后,陆远悄悄取出矿石继续实验。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逐渐摸索出一套更有效率的修炼方法:先用血液激活矿石,在灵气释放的高峰期运转呼吸法,同时用手环监测体内灵气分布。
这种"科学修炼法"的效果远超胡小山教的传统方式——短短三天,就步入了炼体二层,他己经能轻松举起近百斤的重物。
"按照这个进度..."陆远在手环上绘制着进步曲线,"一个月后应该能达到胡小山的水平。"
然而,陆远很快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随着体内灵气浓度的提升,从矿石中汲取灵气的效率正逐渐降低。
这一现象恰好验证了他的扩散理论——当体内外灵气浓度差减小时,扩散速率自然会随之下降。
但更严峻的挑战在于:陆远的血液储备是有限的,根本不足以支撑长达一个月的持续消耗。
此外,根据灵气扩散规律,当陆远停止修炼时,体内积攒的灵气会缓慢逸散回外界,唯有那些被肌肉组织吸收的灵气,才能稳定地留存于体内。
临睡前,陆远在手环上新建了一个加密文件夹:《关于灵气的物理性质及控制方法初步研究》。里面详细记录了所有实验数据和理论推导。在扉页上,他写下一行小字:
"炼体理论基础"
他着那块黑红色矿石,思绪己经飞向更远的地方——如果能找到更高浓度的灵气源,或者发明出能放大扩散速率的装置...这个世界的修炼上限,可能远非常人所能想象。
(http://www.yinghuaxs.com/book/cbbjaa-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