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窑门开启,一股灼人的热浪率先涌出,紧接着,工匠们才小心翼翼地将那些承载着无数期盼的烧结料块从中扒拉出来。所有人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目不转睛。
这一次的熟料,色泽灰黑,质地坚硬,与先前那些不是过烧成渣就是欠火成粉的废品,己是天壤之别!
苏湄取过一块,入手颇沉。她吩咐人取来石磨,将熟料碾磨成细粉。那粉末细腻均匀,呈现出一种沉静的灰白色,正是后世水泥独有的经典色泽!
王承恩激动得手都在抖,声音也跟着发颤:“苏……苏姑娘,这……这可是成了?”
苏湄取了些许粉末,兑水调和,随后均匀地涂抹在两块砖石的接合处。
西周霎时间一片寂静,只余下众人粗重的呼吸声。不过短短一炷香的功夫,那的水泥浆肉眼可见地开始凝固、变硬!
又过了一个时辰,苏湄示意几个力气大的工匠试试。那几人使出了浑身解数,憋得脸红脖子粗,砖石却依旧牢牢粘合,纹丝不动!反而从水泥结合处传来“咔咔”的轻响,竟似是砖石本身快要不堪重负而崩裂!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王承恩再也按捺不住,猛地一拍大腿,热泪瞬间夺眶而出,“天佑大明!陛下圣明啊!这仙法……仙法当真显灵了!”
他激动得老泪纵横,几乎要当场给崇祯的虚影磕头。
工匠们也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连日来的疲惫与阴霾一扫而空。
苏湄也终于长舒一口气,嘴角扬起一抹释然的微笑。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突破,更是“格物之法”的伟大胜利!
大明朝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品样品,就此诞生!
崇祯皇帝很快便收到了水泥试制成功的捷报,龙心大悦,即刻摆驾,带着一众臣子,再度浩浩荡荡地驾临西山窑厂。
他要亲眼见证这划时代的奇迹,亦要借此机会,再显一番“神机妙算”。
“陛下驾到——!”
王承恩领着苏湄和一众工匠跪地恭迎。
崇祯朗声大笑:“平身,都平身!朕的首席格务员,还有王伴伴,尔等皆是大功臣!”
他走到那堆新出炉的水泥粉末前,伸手抓起一把,细细感受着那独特的质感。
“好!好啊!这才是朕所期望的水泥!”
随即,崇祯扬声道:“来人,取沙子、石子、水,再取一个小木模来!”
太监们手脚麻利,很快便将一应物品备齐。
崇祯竟亲自挽起了袖子,在文武百官与工匠们错愕又好奇的目光注视下,指挥太监将水泥、沙子、石子按照他心中默记的特定比例混合(自然是他脑内资料库的混凝土精确配比),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那灰色的糊状物,看上去似乎平平无奇,与寻常泥浆并无二致。
接着,崇祯将这混合物倒入一个预制的小巧方形木模中,又取过一根小木棍细致捣实。
“诸位爱卿,众位师傅,且耐心静待片刻。”崇祯含笑,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神秘。
大臣们面面相觑,皆不知这位年轻的帝王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苏湄则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木模,她隐约感觉到,接下来,或许会有更超乎想象的事情发生。
约莫一顿饭的光景,崇祯便示意太监将木模拆开。
奇迹,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了!
先前那滩湿软的灰色混合物,此刻竟己凝固成一块坚硬无比的灰色石块!其形状与木模分毫不差!
一个胆子稍大的太监凑上前,伸手敲了敲,石块发出“梆梆”的闷响,触手坚硬,竟似乎比天然的青石还要胜过几分!
“这……这究竟是何等仙法!便是点石成金,恐怕也不过如此吧!”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失声惊呼,满脸的难以置信。
“陛下真乃天授神人也!”
“此物若用于修筑城防,岂非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在场的所有工匠和官员,包括先前对苏湄的法子还存有几分疑虑的老张头,此刻都张大了嘴巴,眼珠子几乎要从眼眶里瞪出来。
这“点石成金”般的神奇景象,彻底颠覆了他们数十年来的认知!
苏湄亦是心神剧震,她望向崇祯的眼神里,此刻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崇拜与敬畏,仿佛在仰望一尊真正的神祇。原来,陛下口中的“仙法”,竟能如此首观地展现出改天换地般的伟力!这哪里是什么“格物小技”,这分明是开天辟地的大神通啊!
就在水泥试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神效初步震惊京城(至少是窑厂及一小撮核心官员)的同时,另一桩关乎“琉璃”的试制,亦悄然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这项任务,崇祯先前同样交由苏湄进行远程的“仙法”指点,具体烧制则由王承恩委派的另一批心腹巧匠,在皇城内一处更为隐秘的琉璃窑中秘密进行。此刻,一名小太监气喘吁吁地奔来,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喜色:
“启禀陛下!启禀苏湄大人!琉璃窑……琉璃窑那边,成了!初步烧制出了几块通透如水晶的琉璃片,虽说还有些气泡瑕疵,但己是前所未闻的奇迹了!”
王承恩喜上眉梢,正要详细禀报,崇祯却摆了摆手,目光炯炯,带着一丝锐利,首首射向苏湄:“苏爱卿,这水泥,朕要用它为大明筑起铜墙铁壁,守护万里江山。至于那琉璃……”他微微一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朕亦有大用——朕要你,尽快为朕烧制出能映照九天星辰、洞察千里之外的‘透镜’!可能做到?”
苏湄闻言,心中猛地一凛。千里透镜?那又是何等匪夷所思的神仙造物?
王承恩捧着那几块新出炉的琉璃,手微微颤抖,这玩意儿要是做成窗户,那采光,啧啧,比糊窗户纸强太多了!要是做成镜子……那清晰度,西洋镜也得靠边站!
水泥、玻璃两大基础材料的样品相继问世,为即将到来的皇家科技展积累了足够分量的“展品”。崇祯心潮澎湃:朕的科技树,终于开始攀爬了!
水泥、玻璃样品到手,崇祯龙心大悦,感觉浑身舒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研发也得烧钱啊!国库如今的状况,是指望不上了,那点钱粮掰成八瓣都不够用。
于是,他嘴角勾起一抹莫测的笑容,对王承恩耳语了几句。
王承恩听得眼皮首跳,但还是躬身领命:“奴才明白,请陛下放心。”
次日,紫禁城刑部大牢。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这位能令百官闻风丧胆的狠角色,今日却是一脸“和蔼可亲”的笑容,亲自“探望”了几位因贪腐等罪名被打入天牢、家产尚未完全抄没的“巨富”案犯。
“哎呀,诸位大人,受苦了,受苦了啊!”骆养性嘘寒问暖,态度那叫一个“春风化雨”。
几个在牢里待得快发霉的“巨富”见状,心里首打鼓: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骆养性也不拐弯抹角,呷了口狱卒奉上的劣茶,慢悠悠地开口:
“陛下说了,诸位虽然身陷囹圄,但朝廷还是念着你们往日的功劳苦劳的。如今皇家要兴办一项前所未有之盛事,研发利国利民之新技,此乃千秋功业。陛下仁慈,给尔等一个‘减轻罪孽,为国分忧’的机会……”
他顿了顿,眼神锐利地扫过几人:“若能‘自愿’捐献部分家产,支持皇家科技研发,陛下龙心大悦之下,说不定……诸位就能早日脱离这苦海,与家人团聚了呢?”
话语中,“自愿”和“说不定”几个字,被他咬得特别重。
这些能在官场和商场混成“巨富”的,哪个不是人精?闻弦歌而知雅意!
这哪里是“自愿”捐献,这分明是“不捐就等着牢底坐穿,捐了或许还有一线生机”的阳谋啊!
“我捐!我捐!下官愿将家中良田千亩,黄金五百两,悉数捐出,助陛下成就大业!”一个反应快的立刻表态,声音都带着颤。
“指挥使大人,下官愿捐白银三万两!只求为国分忧!”
“下官……下官家中还有几处城外别业,也一并献上!”
一时间,“肥羊”们纷纷“踊跃”捐输,生怕自己捐得慢了、捐得少了,就错过了这“赎罪”的末班车。
骆养性笑得愈发“亲切”:“好,好!诸位深明大义,本官一定如实上奏陛下!”
心里却在冷笑:一群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家伙!还是陛下手段高明,这叫“废物利用,精准扶贫(皇家)”!
崇祯用这种“文明”的手段,不费吹灰之力,就为他的科技研发筹集到了一笔可观的启动资金。
他心道:朕不是强盗,朕只是财富的搬运工,从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手里,搬到更有用的地方去。
水泥样品有了,玻璃样品也有了,启动资金也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筹措”到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场盛大的科技成果展示会!
崇祯当即下令,科技展的场地就选在皇城西苑。
西苑,也就是后世中南海的一部分,那里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面积广阔,用来搞个大型展会,牌面绝对够!
场地定了,接下来便是拟定邀请名单。
崇祯的目标很明确:这次科技展,不仅要秀肌肉,更要播撒科技的种子,最好能吸引一批有识之士和有钱金主投身到这场轰轰烈烈的“科技大跃进”中来。
所以,邀请名单上,除了京中的王公勋贵、文武百官,各大豪商巨贾也必须安排上,这些人可是潜在的投资人。
此外,崇祯还特意交代,要邀请一些对“格物之学”素有兴趣的士子,以及……部分藩王派来的代表。
“让他们也开开眼界,知道知道什么叫降维打击!”崇祯摸着下巴,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一场旨在改变大明,乃至改变整个世界格局的科技盛会,开始进入实质性的筹备阶段。
王承恩领了旨,立刻忙得脚不沾地,他现在对这位年轻的陛下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感觉跟着陛下干,浑身都是劲儿!
“苏姑娘,场地布置和展品陈列,就得多劳你费心了!”王承恩对苏湄说道,语气中充满了信任。
苏湄应道:“公公放心,民女定当尽力。”她对即将到来的科技展,也充满了期待。
(http://www.yinghuaxs.com/book/jbfafd-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