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旧案余烬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旧案余烬

 

光德坊的小院,是卫昭在这个陌生世界拥有的第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寸之地。三间瓦房,一方小小的天井,墙角几丛野草顽强地探出头,石砖缝隙里残留着前主人留下的模糊刻痕。这里没有掖庭的潮湿霉味和压抑的哭嚎,也没有宫廷无处不在的窥视目光,只有一种近乎奢侈的、带着灰尘气息的安静。

“司刑使”的腰牌沉甸甸地压在腰间,紫铜质地,冰冷坚硬,上面镌刻的篆文昭示着它首达天听的分量。它脱去了她身上的罪奴烙印,却也给她套上了一副更为沉重的无形枷锁。这身份是通行证,更是催命符。卫昭很清楚,承熙帝赐予她这份权柄,是看中了她剖骨验尸、于微末处见真章的本事,是帝王手中一把用于刺破黑暗的奇兵。而这权柄带来的片刻喘息,正是她追寻原主父亲沉冤的唯一机会。

阳光从天井斜射进来,在冰冷的青砖地上投下一块方形的暖光。卫昭坐在屋内唯一一张简陋的木桌旁,桌上摊开的不是医书,也不是案卷,而是几份边缘泛黄、字迹因年代久远而略显模糊的卷宗。

这是裴砚派人送来的。东西送到时,只有一个沉默的裴府侍卫,没有任何言语,放下一个不起眼的布包便转身离去。包内便是这些关于当年“卫尉寺少卿卫明远贪墨军饷案”的残缺卷宗副本。裴砚兑现了交易的一部分,却也划下了清晰的界限——他只提供有限的信息,能否从中找到翻案的线索,是她卫昭自己的事。这很裴砚,冷酷,精准,不留余地。

卷宗内容有限,多是当年刑部、大理寺会审后的结论性文书。核心指控清晰:卫明远利用职权,伪造兵部签发的军饷调度文书,勾结军需官,盗取巨额饷银,证据确凿。最终卫明远下狱,家产抄没,阖府男丁流放,女眷没入掖庭。一桩看似铁板钉钉的贪墨案。

卫昭的手指抚过冰冷的纸面,指尖感受着岁月留下的粗粝感。她不是原主沈漪,对这具身体的生父并无血脉亲情,但那份沉甸甸的冤屈感,以及这冤屈加诸于“卫昭”身上、让她从云端跌落泥淖的命运,却与她此刻的生存息息相关。这案子是悬在她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日不查清,她这“司刑使”的身份便如沙上建塔。

她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逐字逐句地过滤着卷宗上枯燥的文字。越过那些言之凿凿的指控和盖棺定论的判词,她将全部心神都凝聚在作为核心物证的那份“伪造”的军饷调度文书描述上。卷宗里附有一张拓印的文书印鉴影本,朱砂色的印记,模糊地显示着“兵部勘合之印”的字样和繁复的边纹。

卫昭的目光,死死钉在那方朱砂印鉴上。

寻常人或许只会看印文内容是否伪造。但作为法医,她的职业本能让她对一切物质痕迹都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卷宗上提到,当年判定文书伪造的关键之一,便是这印鉴的“形似而神非”,被经验丰富的老吏看出细微差异。

差异在哪里?卷宗语焉不详。

卫昭的指尖,轻轻点在拓印的朱砂印泥上。她闭上眼,调动起属于沈漪的庞大知识库。印泥……古代印泥的成分……朱砂、蓖麻油、艾绒……不同衙门,甚至不同时期,印泥的配方比例、使用的朱砂产地、蓖麻油的提炼纯度、艾绒的掺入量,都可能存在微妙的差别,这些差别在印迹上会留下几乎不可察觉的痕迹——色泽的浓淡、油晕渗透的范围、印泥堆积的细微形态、干燥后的光泽度……

她猛地睁开眼,再次凑近那模糊的拓印。光线似乎有些暗了。她起身,小心翼翼地将那张印鉴拓印的纸页举到天井投射下来的光柱之中。

柔和的日光穿透纸背,让那方朱砂印迹呈现出更清晰的轮廓。卫昭屏住呼吸,几乎将眼睛贴了上去。

找到了!

在印迹边缘,靠近“勘”字笔画转折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朱砂印泥呈现出一种极其细微的、与周边颜色略深的区域不同的光泽感。那不是色差,更像是……油性物质析出后形成的、极其微小的、类似水渍晕开但又凝固了的半透明薄膜?非常非常淡,若非在特定光线下、以特定角度观察,且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去寻找,绝无可能发现!

卫昭的心跳骤然加速。她立刻从裴砚提供的简陋“勘验箱”里(内侍省按需拨付,东西不多,但基础的磁石、不同倍率的放大水晶片、几种常用试剂还是有的)取出一小块边缘最薄、最透明的水晶放大镜片,小心地覆在那个异常的光斑区域上。

视野瞬间放大。

那细微的光泽感在水晶片下变得清晰可见——那确实是印泥中油性成分析出后形成的、极其微小的油晕!而且,这油晕的形态……卫昭的脑中飞快地检索着对比信息:兵部衙门的公文往来极其频繁,其官方印泥为了追求清晰、快干和不易晕染,配方中蓖麻油的粘稠度通常较高,精炼程度也更好,印迹边缘通常干净利落,油晕析出的情况很少,即使有,也是极其细小均匀的点状。

而眼前这个印迹边缘的油晕,虽然同样微小,但形态却略显……“濡湿”?边缘扩散的痕迹更模糊一些,像是不够精炼的油脂在压力下被轻微挤压渗出后形成的薄层。这种形态,更像是……工部某些需要长期存档、对印泥要求更“润”一些的部门,或者是一些地方府衙为了节省成本、使用次等原料自制的印泥!

一个大胆的、令人脊背发凉的推论在她脑中成形:这份作为关键物证、被指为卫明远“伪造”的兵部军饷调度文书,其上面的印鉴,用的根本不是当时兵部衙门常规使用的、配比严格统一的官方印泥!而是某种质地、成分略有不同的印泥盖上去的!这绝非卫明远一个卫尉寺少卿能轻易模仿的细节,更可能是……伪造者百密一疏,或者根本不屑于在这种“微小”之处下足功夫!

这印泥成分的细微差异,如同在看似铁板一块的证据链上,撬开了一道微不可查、却足以致命的缝隙!

卫昭缓缓放下放大镜片和拓印纸页,指尖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这发现,如同在漆黑漫长的甬道中,终于看到了一丝来自外界的光。尽管微弱,却真实存在。

她需要印证。需要知道当年兵部正规印泥的准确成分特征。这需要查阅更机密的档案,或者……找到当年在兵部负责用印的老吏。但这绝不是她这个刚出炉的“司刑使”凭一己之力能轻易做到的。裴砚的影子,不可避免地再次浮现在眼前。他提供卷宗,必然也在等她的发现。

没有犹豫太久。卫昭小心地将拓印纸页和记载着自己观察细节的简略记录收好,贴身藏起。她换上了一身便于行动的素色布裙,推开了光德坊小院那扇新漆过的木门。阳光有些刺眼,她微微眯起眼,辨明了方向,朝着那座象征着帝国权力中心、也象征着裴砚滔天权势的中书令府邸走去。

这一次,她不是夜探,不是被擒,而是以“司刑使”的身份,带着一个或许能动摇当年铁案的发现,去叩响那扇深不可测的大门。门后是盟友,还是更深的陷阱?她不知道。但为了那线微光,她必须前行。旧案的余烬深处,或许正埋藏着焚尽谎言、照亮真相的星火。


    (http://www.yinghuaxs.com/book/jfbjbc-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
樱花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