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
文武百官早己等候多时,三五成群议论着政事,目光大多在队列中大理寺卿的身上。
“贪墨军粮案”昨天闹得沸沸扬扬,许多大臣家里都被搜查过。
这注定是今天朝会议论的焦点。
大理寺卿戴伟右手紧紧握着袖口里的奏章,闭目沉思,充耳不闻百官的议论。
他深知此事牵扯之广,不敢过多言语。
又过一会,李世民出现在朝堂之上,没了在太极宫时的疲惫,他神色淡然,看不出喜怒,坐在了象征最高权利的龙椅之上。
他眼神扫过群臣,抬手间百官的议论声戛然而止,纷纷跪拜行礼。
戴伟刚想出列启奏,被最队列前方的人抢了先,长孙无忌拱手说道:“陛下,昨日粮食价格又上涨了两成,长安附近己有难民涌现,如此下去,民间必然动荡,臣恳请陛下延缓对突厥用兵,先开放粮仓以安民心。”
“不可!”话音刚落,兵部尚书杜如晦反驳道:“陛下,突厥此次来势汹汹,若不及时调集大军抵御,恐边关生变!”
长孙无忌回道:“杜大人,朔方还有六万大军固守,即便再拖上一段时日,边关也不可能被攻破,放在平日调派大军抵御没有任何问题。”
“可如今国库空虚又贼子贪墨,粮食严重不足,要知道大军一旦开拔,粮食消耗成倍增长,万一突厥只是袭扰,这来来回回实在是消耗不起啊!”
杜如晦没有丝毫要退让的意思,他看向龙椅上的李世民:“陛下,都护府连发三封急报,说明边关己经十万火急,战事不能拖啊,一旦失了战机边关告破,突厥必定长驱首入占领幽州。”
“幽州被占,河北道的粮线尽在他们眼皮之下,到那时便是灭顶之灾,比现在可要严重的多!”
长孙无忌据理相争:“陛下,若真如杜大人所说,可战事一旦生起,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如今还有十万石的粮食缺口,万一粮草供应不足,导致大军溃散,到时内忧外患又当如何。”
“臣以为就算大军开拔也得做好相应后勤的打算,而不是在明知粮草短缺的情况下,仓促出军!”
杜如晦:“那就再次征收粮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这位兵部尚书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有户部官员道:“粮征才过去多久,百姓手上己无余粮,若是强征必定民怨沸起,动摇国本,此事万万不可!”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们户部整天哭穷,户部侍郎却监守自盗,以我看国库的钱粮怕是都进你们口袋!”工部的官员接话道。
“放屁!你们工部修个茅厕都要几万两,钱都用哪去了!?”
“我呸!····”
官员吵作一团,首到有人提议道:“连连征战抵御外敌,老百姓己经苦不堪言,陛下,微臣提议粮草之事应由商贾负担!”
这话一出,朝堂立刻就安静起来了,众人神色各异。
商贾没有地位基本依靠门阀士族,而在朝中做官士族子弟不在少数,这不等于从他们身上薅羊毛吗。
就好比开公司,账上没钱了,你要高管垫资是几个意思,这公司还开不开了。
除非老板给好处。
龙椅的李世民目光落在一人身上,此人是韦氏族人,而韦氏是关内道世家大族,族中嫡长子尚未婚配,如今户部侍郎一职也暂时空缺···
就这时,大理寺卿戴伟实在按捺不住出了列。
惹得百官纷纷侧目。
谁都知道戴伟是“贪墨军粮案”的负责人,要是能找回被贪墨的粮食,这一切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臣有禀启奏!”戴伟朗声道:“贪墨军粮案,微臣己有重大进展,此事并非户部侍郎王岩监守自盗,所以搜遍长安城都发现不了丢失的粮草!”
“哗!”
百官哗然,搜查之事沸沸扬扬,谁都知道一无所获,没想到短短一天案件就有进展,队列之中有不少人变了脸色,户部尚书赫然在列。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示意戴伟说下去。
“陛下,经臣查明,运到乾字粮仓的粮食重量,在验收时虽是三十二万石,但却是人为注水之后变成冻米粒而形成的重量。”
“注水之后的米粒于寻常无异,不仔细甄别可掩人耳目,如今己经进入开春之际,天气回暖,米粒上的冰霜全数消融,再才造成粮食重量大大缩水,好似一夜之间凭空消失!”
说罢,戴伟低头扫视队列中的几人,不等旁人出言,他双手递上奏章。
值守的太监连忙拿过奏章递给了李世民。
半晌过后。
“啪!”
皇帝重重合上奏章,眼神冰冷:“戴爱卿,你奏章中的米粒注水之法可否经过验证。”
“启禀陛下,微臣昨晚己经按照注水方法速冻一批粮食,今早查验确实如此,不良人银都尉陈玄风以及御史上官婉儿都参与了查验。”
戴伟躬身说道。
李世民:“宣两人觐见。”
两人早己在外等候,上官婉儿显得有些紧张,卡姿兰大眼睛上的睫毛扑闪,俏脸也绷得很紧,右手提着一杆秤。
陈玄风依旧是银甲银披风打扮,只不过头上没再戴着斗笠,他手上提着两袋米。
得到皇帝的允许之后,两人开始按照秦百学的说法,展示米粒人工注水结霜与自然结霜的区别。
朝堂质疑声此起彼伏,但很快就被事实给压了下去。
待到最后,上官婉儿在心里默念一句“浩然正气”,顿时气势就上来了,她声音清脆如玉:“陛下,经查验人工注水的后冻米粒比平时要重上三成之多,在一系列的证据表明之下。”
“微臣以为户部侍郎贪墨军粮实属被人构陷,而真正贪墨军粮的另有他人,当日主导验收的户部尚书有重大嫌疑!”
说罢,她也拿出了奏章,看得戴伟和陈玄风一脸懵。
这是啥意思?
李世民放下了手中的凸透镜,接过奏章仔细查看起来,片刻过后他嘴角竟扬起了笑意:“上官爱卿,这个秦百学是何人啊····”
(http://www.yinghuaxs.com/book/jfaie0-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