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诗会风采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章 诗会风采

 

次日,昆明城一处园林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诗会,城中诸多文人雅士、世家子弟纷纷受邀参加。我一早便精心准备,怀着别样的心情前往诗会,心中隐隐期待能再次见到“婉儿”。

刚踏入园林,便见园中花团锦簇,曲径通幽处,一座雅致的楼阁矗立其中,诗会便在此处举行。众人纷纷入座,寒暄过后,诗会正式开始。此次诗会的主题围绕着新春之景,众人依次吟诗赋词,展示自己的才情。

不少人所做之诗虽中规中矩,但也难有令人眼前一亮之作。轮到我时,我起身环顾西周,略作沉吟,脑海中浮现出近现代的一首佳作,随后开口吟道:

“冰雪消融润早春,东风送暖物华新。

山河焕彩千层翠,桃李争妍万象神。

紫燕呢喃传喜讯,黄莺婉转唤芳辰。

且将绮梦融春景,不负时光自在身。”

此诗一出,众人先是一愣,随即园中响起阵阵惊叹与称赞之声。一旁的几位世家子弟,原本还带着几分轻视,此刻也不禁面露惭色。其中一位平日里自诩才高八斗的公子,冷哼一声道:“哼,不过是运气好,想出几句应景之词罢了,有何了不起。”

我微微一笑,并不动怒,从容说道:“作诗之道,本就在于有感而发,若只是堆砌辞藻,却无真情实意,即便韵律再工整,又有何意义?”此人被我怼得哑口无言,面色涨得通红,却又无言以对。

而在人群之中,耿玉婉双眸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她被我在诗会上的才情与英气所深深吸引。诗会结束后,她看向我的眼神中,多了几分倾慕与羞涩。

参加完诗会之后,天色渐晚。耿玉婉回到客栈,刚一踏入房间,耿精忠派来保护她的侍卫便上前劝道:“小姐,年节将近,王爷吩咐了,让您尽快回去,莫要在外久留。”耿玉婉心中虽有几分不舍,但也明白父亲的叮嘱不可违逆,只得点头应下。

当天晚上,耿玉婉躺在床上,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的脑海中全都是我白天在诗会上意气风发的样子,那朗朗上口的诗句,以及面对挑衅时从容不迫的神态,仿佛一幅画卷,在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一想到即将要离开昆明,可能再难见到我,她的心中便涌起一阵失落。窗外的月光洒在床榻之上,映照着她略带惆怅的面容,在这静谧的夜晚,那份悄然滋生的情愫,如同藤蔓一般,在她心间肆意生长。

当晚,耿玉婉在情思与纠结中终于渐渐入眠。

第二天清晨,天色微亮,耿玉婉便在侍卫的催促下,登上了返回福建的马车。车队缓缓驶出昆明城,扬起一阵尘土,耿玉婉透过车窗,恋恋不舍地回望这座留下她诸多美好回忆的城市,心中满是对我的牵挂。

而在平西王府中,吴三桂迎来了从军中返回昆明述职的夏国相和吴应麟。

大厅内,气氛庄重。夏国相和吴应麟身着戎装,步伐沉稳地走进厅内,单膝跪地,齐声说道:“末将夏国相(吴应麟),参见王爷!”

吴三桂端坐在主位上,神色威严,微微抬手:“起来吧。此番回来,军中情形如何,细细说来。”

夏国相上前一步,恭敬说道:“王爷,此次回来,不得不提吴将军在军中的卓越表现。吴将军练兵有方,士卒们对他敬佩有加,在他的带领下,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与日俱增。边境几次小冲突,在吴将军的指挥下,都处理得干净利落,未给敌方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吴三桂微微点头,目光投向吴应麟:“你在军中,可莫要辜负夏国相这番夸赞。”

吴应麟赶忙躬身说道:“父王,儿臣定当勤勉努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吴三桂神色一正,说道:“麟儿,你虽有些功绩,但切不可自满。如今局势复杂,朝廷对咱们藩王多有猜忌,你在军中,一举一动都关乎着整个家族的兴衰。”

吴应麟低头应道:“父王教诲,儿臣铭记于心。”

吴三桂继续说道:“为将者,不仅要能征善战,更要懂得审时度势。不可因一时意气,坏了大局。你需时刻保持警醒,不可让朝廷抓住把柄。”

吴应麟恭敬回道:“父王放心,儿臣深知责任重大,定不会鲁莽行事。”

夏国相在一旁附和道:“王爷所言极是,吴将军聪慧过人,必能领会王爷的深意,将军队治理得更好,为王爷分忧。”

吴三桂看了看夏国相,又看向吴应麟,缓缓说道:“你二人在军中要相互扶持,同心协力。咱们的根基在军队,只有军队稳固,咱们才能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立足。”

夏国相和吴应麟齐声应道:“是!王爷放心,末将定当齐心协力!”

吴三桂挥挥手:“下去吧,这几日在昆明好好休息,有什么事随时来报。”

两人再次行礼,随后退了出去。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吴三桂陷入了沉思,心中思索着这局势的利弊与未来的应对之策。


    (http://www.yinghuaxs.com/book/jbdbba-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
樱花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