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雄心壮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章 雄心壮志

 

城西,“涛子汽修”铺子后面临时用三合板和旧货架隔出来的小仓库,此刻成了“鸣涛文化”的临时大本营。空气中弥漫着浓重而复杂的味道:陈年机油的厚重、新拆封硬纸板箱的干燥木质气息、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瓷器的、微凉的土腥气。一盏悬挂着的、沾满油污的旧白炽灯投下昏黄的光圈,将蹲在地上的程一鸣和马涛的身影拉得细长,投射在堆满杂物的墙壁上。

光圈的中心,是几个刚刚拆封的硬纸板箱。程一鸣小心翼翼地揭开最后一层防震气泡膜,如同揭开一个珍贵的秘密。箱子里,整齐地码放着他们创业梦想的第一批具象化产物——五十套复刻宋代柳阳窑变釉色的功夫茶具。

素白的瓷胎温润细腻,釉色并非均匀涂抹,而是在高温窑火中自然流淌、交融、沉淀,呈现出天青、月白与浅绛相互渗透的斑驳肌理。灯光下,釉面折射出柔和内敛的光泽,带着一种穿越千年的古朴与静谧之美。每一套茶具包含一把拙朴雅致的小壶、三只造型各异却和谐统一的品茗杯。最特别的是杯底,都烧制着一个用简练线条勾勒的、仿佛在跳跃的火焰印记——那是程一鸣设计的“鸣涛”Logo雏形,象征着柳阳古窑千年不熄的窑火。旁边另一个稍小的箱子里,则是一百本硬壳笔记本。封面采用仿古宣纸纹理,触感温厚,正中印着一幅线条清晰的柳阳古窑遗址复原图,下方是程一鸣亲自撰写的、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遗址简介。

马涛粗糙的大手拿起一只品茗杯,指腹上常年与钢铁机油打交道留下的厚茧,着光滑冰凉的釉面。他黝黑的脸上带着新奇,像第一次接触精密仪器般小心翼翼,但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忐忑和茫然。“鸣哥,”他声音闷闷的,带着汽修铺里特有的首率,“这玩意儿……看着是挺有味道,像博物馆里那些老物件儿。可……真有人掏钱买它?就为了喝茶?”他掂量着杯子,感受着它轻飘飘的重量和脆弱的质感,这与他熟悉的、沉甸甸的扳手和坚固的齿轮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他本能地感到不安。“一套成本算下来都快两百了!咱卖多少?三百?西百?这价儿……够买多少斤好茶叶了?真能有人买账?”他实在无法理解这轻飘飘的瓷器里蕴含的所谓“文化价值”。

程一鸣拿起一本笔记本,指尖划过封面那凹凸有致的古窑纹样,翻开内页,雪白的道林纸上印着浅灰色的、同样取材自古窑碎片的装饰底纹。他的眼神专注,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和守护雏鸟般的珍视。“成本确实压不下来。”他叹了口气,放下笔记本,看向马涛,眼神重新凝聚起锐利的光芒,试图驱散现实的阴霾,“找的这个小厂子,老师傅手艺还行,肯接我们这种小单子,但起订量太小了,单价根本谈不下来。定价……我算过了,三百八一套。笔记本成本低些,定价八十八。涛子,关键不是指望靠这些零敲碎打赚钱回本!”

他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被现实挤压出来的急切和说服力:“它们是我们递出去的敲门砖!是名片!”他拿起一份放在旁边旧轮胎上、还散发着油墨味的策划案。蓝色的封面上印着刚刚设计的“鸣涛文化”Logo——一簇抽象的火焰包裹着“鸣涛”二字,下方是醒目的标题:“千年窑火·品味柳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官方伴手礼策划方案”。“我托了好几层关系打听到的,下个月初,市里要搞一个规格很高的‘文化产业发展论坛’!省里领导、本地龙头企业、还有不少外地来的投资商都会参加!论坛的官方伴手礼,到现在还没定下来!”程一鸣的眼中燃烧起火焰,“这就是我们的天赐良机!千载难逢!”

他激动地翻动着策划案内页,语速加快:“方案的核心,就是突出独一无二的柳阳本土文化特色!主打的就是‘本土性’和‘文化性’!伴手礼套装包含:一套咱们的柳阳窑复刻茶具,让嘉宾在品茗中感受千年窑韵;一本印有古窑遗址和文化的笔记本,记录论坛灵感;再加一份精心设计的、带手绘地图和二维码导览的柳阳古窑文化微旅行手册!高端、有底蕴、有记忆点!只要我们能拿下这个单子!”

他用力点了点策划案,“哪怕这一单我们不赚钱,甚至稍微亏一点,只要咱们的‘鸣涛’和‘柳阳窑’能在那些关键人物面前露脸,能在论坛的资料袋里出现!这就是最好的广告!最好的背书!有了这个亮相,后面再去谈投资、接项目,阻力就会小很多!涛子,这是咱们鲤鱼跳龙门的第一步!”

马涛被程一鸣话语中描绘的宏大蓝图和燃烧的激情所感染,他似懂非懂,但看到兄弟眼中那份不顾一切的决心,他用力地点点头:“鸣哥,我信你!你说咋干就咋干!论坛……那得找门路递话吧?咱这小门小户,连人家大门朝哪开都不知道,能搭理咱?”

程一鸣眼中的火焰被现实的冷水浇弱了几分,眉头再次紧锁。“论坛的承办方是市文化局下属的文化产业促进中心,”他翻到策划案后面附着的组织架构图,指着其中一个名字,“具体负责伴手礼采购招标和最终拍板的,是中心的副主任,钱卫东。这人……”程一鸣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无奈和厌恶,“风评不太好,门槛高,架子大,听说……没有点‘诚意’,方案递进去连看都不会看。”他快速翻动着策划案最后几页,“而且,时间太要命了!下周就是递交方案的截止日期!除了方案本身,还得有完整的公司资质证明、产品详细参数、最关键的是——”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带着苦涩,“产品质检报告!特别是这茶具,是食品接触级的陶瓷器皿,必须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检测报告!”

“质检报告?”马涛彻底懵了,像听天书,“咱这茶具……喝个茶还得先‘体检’?”

“当然!这是硬性规定!没有这个,方案连初筛都过不了!”程一鸣烦躁地抓了抓本就有些凌乱的头发,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些小厂子,生产许可证都勉强,哪有什么现成的合规质检报告?找正规的检测机构,比如市质检所,排队预约、送样、检测、出报告,最快最快也得一周!费用……”他报出一个数字,马涛倒吸一口凉气。启动资金在咬牙支付了样品采购费和小厂那笔让他们肉疼的定金后,早己捉襟见肘。质检费和接下来可能需要的、打通“钱副主任”关节的“敲门砖”费用,像两座沉甸甸的大山,轰然压在了两人脆弱的希望之上。

仓库里陷入了短暂的死寂,只有白炽灯发出的微弱电流声。昏黄的光线下,那些精美的茶具和笔记本,此刻仿佛失去了光彩,变得脆弱而沉重。马涛蹲在地上,看着箱子里的东西,又看看程一鸣布满红血丝的眼睛和紧锁的眉头,黝黑的脸上肌肉绷紧。他猛地一拍大腿,发出“啪”的一声响,像是给自己打气:“鸣哥!愁也没用!质检报告,我来想办法!我去求求以前修车认识的一个老板,看能不能……”

“不!”程一鸣打断他,声音低沉而带着一种被逼到悬崖边的决绝,眼神沉郁下来,“质检报告,我来想办法。钱副主任那边……也得想办法搭上线。光靠我们自己硬闯,连人家的门缝都摸不到。” 他站起身,走到堆满杂物的窗边,望着外面汽修铺院子里停着的破旧车辆,背影在昏暗中显得有些佝偻。空气中弥漫的机油味从未如此刻般刺鼻,提醒着他己身处一个与三尺讲台截然不同的、充满潜规则与灰色地带的江湖。他清楚地感觉到,自己正被现实推着,一步步走向那条他曾不屑一顾的边界线。


    (http://www.yinghuaxs.com/book/jbcfie-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
樱花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