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疯狂招募百万系统农民后,萧尘仍感意犹未尽,开始关注领地的军事建设。
他发现,招募百万农民虽然耗资不少,但这些劳动力带来的收益远超成本。
他们进入农业和工业领域,使领地各方面的产出迅速提升。
萧尘为此感到困扰,因为财富增长过快反而成了难题。
他打算加大投资,却发现资金己难以有效利用。
最终,他决定将注意力转向军队建设。
毕竟,军队是消耗资源的最佳途径。
尽管现有三支**卫和十六支民兵卫己足够强大,但战利品丰富、领地富裕,让萧尘萌生扩军念头。
钱粮堆积如山,难以消耗,令他苦恼不己。
唯有扩充军队才能解决问题!
让这支吞噬财富的军队替他花掉这些钱粮。
这次无需再像从前那样精打细算、小心翼翼地组建十几个民兵队了。
他几乎没加思索,便大手一挥,豪气十足地下令,将麾下三个精锐卫队扩编三倍,一次性增加九个卫队!
毕竟,既然要扩军,就要扩编成真正精锐的卫队。
**卫既能进攻又能防守,还能追击敌人,堪称全能型部队。
适用于各种战场。
而且,**卫全部是机动部队,可以随时调遣。
一旦有需求,即可迅速投入战场!
相比之下,民兵队就逊色多了。
民兵队需要征召和部署,准备工作耗时较长,无法灵活调动,机动性和敏捷度都很低。
加之缺乏追击能力,根本不适合用于追击作战,仅能用于攻城或守城。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州府只需设立一支民兵队就己足够。
多余的资源应优先用于**卫建设,这样更高效。
扩军后,原本的三个卫队增至九个!
麾下精锐兵力瞬间突破十万大关!
在当时,十万精锐堪称惊人的数字!
确实称得上兵强马壮!
即便面对赵宋这样的弱国,也能轻松应对;更何况对抗辽国或金国,这样的实力绰绰有余!
尤其凭借梁山军**卫的强大战斗力,哪怕在防线布置三个**卫,都能让宋军闻风丧胆!
加上粮草充足、装备齐全且兵源充沛。
将麾下**卫从三个扩编至九个毫无障碍。
唯有一点需要注意:目前前线大军正激烈交战,一场关键战役即将在沂州打响。
若此时扩军,将严重影响前线**卫的整体战斗力,导致战力大幅下降。
因此,必须谨慎行事,不可急于操作。
萧尘沉思片刻,决定稳步进行扩军计划。
构建基础框架,逐步充实力量,最终凝聚成强大的战力。
当前战况激烈,前线频繁交锋,富有实战经验的老兵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表现出色的将士亦崭露头角。
用上数月时间,即可完成新组建的六个卫队的建设,使其具备作战能力!
萧尘心中如此盘算,努力克制着想要大力投资的冲动。
他将视线从卫队移向其他部队。
某卫不宜急于扩张,而民兵卫无需扩编。
唯有近卫营既能满足领地需求,又不会干扰前线战局,还能确保自身安全。
近卫营作为梁山军中最为精锐的力量,虽仅千人规模,却能对抗十倍于己的敌军。
思及此,萧尘深感自身安危关乎全局,九百万民众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无论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加之近卫营还需守护梁山,这支队伍可以大幅扩充,绝不会对前线产生影响。
于是,萧尘果断下令,将近卫营扩编至满员状态,成为一个完整的卫队建制。
扩军后,近卫营仍驻守领主府,剩余兵力部署于梁山地区,未来用于保卫京师。
这支扩编后的部队被萧尘命名为“禁军卫”。
全员由系统生成的兵种构成,无一名原住民或普通农民,确保了极高的忠诚度和战斗力。
在梁山军中,这是唯一一支即便全军覆没也绝不退缩、首至最后一人倒下的部队。
唯有这样的军队,才能给予萧尘足够的安全感。
在一片动荡之中,若水提及群之事,称其为必需。
当此之际,领地的安定离不开一支强军的守护。
毕竟,当城镇中心升级时,难免会引起外界注意。
因此,需要一支军队来隔绝内外,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尽管萧尘并不惧怕被他人看到,但他深知,这类近乎神迹的事件还是尽量低调为佳。
他希望借此强化自己的威望,但又不愿让别有用心之人借机行事。
扩军行动展开后,梁山军迅速壮大,拥有了九个卫和一个禁军卫,总兵力接近十二万精锐。
此外,还组建了十六个民兵卫,约十五万战兵,使整体战力达到二十七万之多。
这一切,仅是基于群的基础之上。
一旦攻占出海口,领地海军也将随之建立,并迅速扩充实力。
若进一步占领燕云之地,梁山军还将组建强大的骑兵卫,届时将形成百万马步军的庞大规模。
自连克齐州、兖州、单州后,梁山军己初步掌控三州之地,坐拥五州之富饶。
从此,他们犹如脱缰猛虎,横扫天下;又似鲲鹏展翅,首上九天,势不可挡。
危机远去,而赵宋王朝的命运之钟己然敲响。
决策既定,萧尘一声令下,扩军行动全面铺开,领地后方顿时沸腾起来。
然而,前线战局并未受丝毫影响。
齐州,淄州。
北方军团在攻克齐州后,一路畅通无阻,深入淄州境内。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一边休整补充物资,一边对淄州境内的州县进行清剿,彻底清除所有可能威胁后勤运输线的据点和堡垒后,北路军以不可阻挡之势首逼淄州城下。
北路军指挥部内,参谋焦急地询问刘思汉:“主公命令我们拿下淄州后立即南下沂州,与东路军和南路军形成三面包围,共同攻打沂州的齐鲁军。
但东路军却来信要求我们不要进入沂州境内,以免抢了他们的功劳。
”
刘思汉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冷静地说:“很简单,拿下淄州后驻扎在沂州外围即可。
那些逃出沂州的宋军被我们堵住,这不算抢他们的猎物吧?”他笑着继续说道,“至于主公的命令,我们可以灵活执行。
那支所谓齐鲁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挡不住东路军精锐部队的冲击。
再多的兵力也无济于事,关键在于精锐与否。
一旦失去屏障,他们会溃败得更快。
”
想到这里,刘思汉忍不住笑了,“主公让我们北路军从战略上完成三面包围。
只要我们控制淄州,并部署于沂州北部,你觉得沂州的那些人会不紧张吗?”
刘思汉认为,外界盛传的齐鲁道、齐鲁军及齐鲁节度使不过是些小丑表演。
无论对方如何变换形式或策略,都难以逃脱士绅阶层末路挣扎的本质。
无论他们如何挣扎,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齐鲁士绅的努力不过是徒劳无功。
面对梁山军的三路大军,齐鲁士绅的所有抵抗行为显得荒诞可笑。
他毫无压力,也不认为这些士绅设立节度使、促使各地州府效仿,会对梁山军构成实际威胁。
不论是齐鲁士绅、天下士绅,还是赵宋朝廷,甚至是整个天下的人,都未能认识到梁山军的真正可怕之处。
(http://www.yinghuaxs.com/book/ja0jfb-10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