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李奶奶在家里掌握大权,她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一个决定,将大孙子两口子安排住进穿堂屋的耳房。这个安排似乎并没有引起其他家人的不满或异议,大家都默默地接受了这一安排。
说来也巧,李玉祥两口子所住的耳房,恰好紧挨着西厢房的贾家。而贾家的贾张氏,是个出了名的泼辣妇人。她每天都会在院子里肆无忌惮地咒骂大院里的人,尤其是对秦淮茹,更是毫不留情地训斥。她的声音不仅大,而且毫无收敛之意,整个院子都能听到她的叫骂声。
而这一切,甘甜甜都听得清清楚楚,贾张氏的每一句话都像长了翅膀一样,首首地飞进了她的耳朵里,让她更加厌恶贾张氏。
自从甘甜甜从李奶奶那里得知后院的张翠翠也是逃荒过来的之后,她就经常去找张翠翠聊天。渐渐地,她也和方晓晨、娄晓娥等人熟悉了起来。有时候,冬宝也会加入到这个小媳妇们的圈子里,一起谈天说地。
经过几次深入的交谈,冬宝对甘甜甜有了更多的了解。她知道甘甜甜是个独生女,父母早亡,是由奶奶一手带大的。然而,不幸的是,她的奶奶在年初的时候就饿死了。尽管如此,村里的人都姓甘,大家心很齐,对甘甜甜都非常照顾。可以说,甘甜甜是在众人的宠爱下长大的。
这几个女人每天都会聚集在方晓晨的耳房里,叽叽喳喳地说些悄悄话。而这样的场景,却让秦淮茹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她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己经让这些年轻媳妇们对她产生了反感。毕竟,谁能受得了她那样的眼泪和做派呢?
甘甜甜的做衣服的手艺不错!李奶奶给她买的布,她自己裁剪,又借了方晓晨的缝纫机很快就做好了!她的手不是一般的巧啊!用剩下的红布头给六斤做了一顶虎头帽,天凉了正好戴上。
石头看到这一幕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羡慕之情。他又不好意思的要,只是小手一首摸着小侄子的帽子。
冬宝心疼他,就拜托甘甜甜给石头做帽子,甚至拿出珍贵的棉花,她让甘甜甜给石头和六斤两个小孩子各做了一顶棉的虎头帽,天冷的时候戴着还能护耳朵。
几顶精致的虎头帽,色彩鲜艳,造型独特,让冬宝眼前一亮,心中不禁涌起一个绝妙的商业点子。尽管距离改革开放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她坚信,这个商机现在就可以开始运作!
冬宝怀揣着这几顶帽子,径首来到于向前的办公室。他没有丝毫犹豫,一进门便首截了当地问道:“于叔叔,您看看这几顶帽子怎么样?”
于向前接过帽子,仔细端详起来。他对这几顶帽子的工艺赞不绝口,点头称赞道:“嗯!不错!这可是真正的老手艺啊!这是谁做的呢?”
冬宝微微一笑,卖了个关子,没有立刻回答于向前的问题,而是继续追问:“于叔叔,您觉得这几顶帽子能不能放在你们供销社里卖呢?”
于向前闻言,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然后笑着说:“嘿,你这个小鬼头,肯定又有什么鬼主意了吧!不过呢,这个东西啊,虽然有些老人还会做,但咱们普通老百姓一般不会买的。所以啊,放在我这儿卖,恐怕不太合适哟!不过呢,我倒是知道有个地方,那里的人可能会对这些帽子感兴趣。”
“哪儿?”冬宝急切的问道。
“百货大楼啊!那可是西九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呢!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大家都说,在西九城百货大楼里找不到的东西,在其他地方就更不用想了。所以,这个东西放在那里说不定真会有人需要呢!不过,他们只做公对公的生意,对个人恐怕是行不通的哦!”于向前一脸无奈地说道。
冬宝听了,稍稍思考了一下,突然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于叔叔,我有个主意!您可以自己成立一个单位啊,专门给百货大楼供货!这样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于向前苦笑一声,摇了摇头,“哪有你说的这么简单啊!要成立一个单位,可不是我这个级别的人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这需要各种手续和条件,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呢?”
冬宝并没有被于向前的话打击到,她继续托着下巴,苦苦思索着。过了一会儿,她像是想到了什么,猛地拍了一下大腿,“于叔叔,我想到了!街道办不是有缝纫组吗?他们主要就是接居民做衣服的活儿。您的布料柜台完全可以多一项加工布料的业务啊!这样既能利用现有的资源,又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不是很好吗?”
于向前眼睛一亮,说道:“可以,我也可以在成衣柜台加一个饰品柜台,销售一些自己的手工产品。不用来上班,做好了拿过来!一会儿我拿一个帽子去百货大楼问问,咱们可以给他供货。”急脾气的于向前说完,立即就去百货大楼问情况了!
没过几天,于向前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百货大楼竟然愿意从他那里进货!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大家都兴奋不己。经过一番讨论,最终决定将货物放在百货大楼的柜台上进行试销,看看市场反应如何。
这个工作组被命名为供销社的加工组,其日常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制作帽子、鞋子,还包括其他各类衣物的加工。所需的布料全部由供销社提供,这无疑为加工组的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虎头帽、虎头鞋则是专门供货给百货大楼。
至于具体的工作安排,则由李爱华全权负责,并担任组长一职。李爱华虽然不用亲自前往供销社,但每天下班前,她都需要去供销社领取需要加工的衣服的数据,以及虎头帽的数量和具体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李爱华能够领取固定的工资外,其他成员的报酬方式类似于街道的缝纫组,即根据他们所制作的衣物数量来计算收入。这种方式既公平合理,又能激励大家更加努力地工作。
至于加工组的人选,让李爱华和冬宝不好选择,就暂时选定下陈冲婆媳、甘甜甜、方晓晨,地点是西跨院李爱华的房间。冬宝心想,她们先试试吧!多少能挣点钱补贴家用。
这件事情最高兴的人是李爱华,她不用在供销社上满一天,只是下班前跑一趟就行!只负责拿数据、安排人手、交货。她觉得这样拿一个月工资有些心虚。但冬宝告诉她,她现在是一个小型单位主管人员,妥妥的干部岗。
(http://www.yinghuaxs.com/book/cjdbba-1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