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九点,专案组全体成员参加了南江市关于12.5案的专题会议,在领导们一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流演讲动员中,会议持续了接近两个小时。
当会议散去的时候,市刑警支队支队朱自强来到了专案组临时办公室,本来12.5专案组组长是由朱自强担任的。
但他力排众议,极力推荐林东担任组长,这才有了林东破格提拔进入专案组,并且担任组长。
在林东心里,朱自强既是自己的老师,也是自己的贵人。
自从进入刑警队以来,他从一个小白慢慢变成了独挡一方的破案高手,朱自强所传授的经验和知识功不可没。
办公室里,朱自强并没有像以往一样,以一个领导身份给大家说些形式主义的废话。
这次,他像一个教书的老师一样,给大家述说了自己从事刑侦工作以来,遇到的各种案件启发以及心得。
朱自强的刑侦故事像一针强心剂注入了大家的思想里,尤其是现场的很多年轻刑警,听后都觉得受益无穷,朱自强不拘一格的刑侦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小军听后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行为,因为湖海市局长是他的舅舅,眼高手低是他最大的缺点。
自以为是警校高材生毕业,妄想进入刑警队后一鸣惊人,结果加入刑警队没有脚踏实地,最终只有半吊子水平。
朱自强离开后,林东用粉笔在黑板上梳理起了三起案件。
第一起案件,死亡时间:1985年12月5日22:30左右,死者:王志国,男,32岁,酱油厂车间主任。死亡地点:酱油厂西门1公里处。死亡方式:后脑被锤子重复重击死亡,尸体有拖拽痕迹,案发现场被刻意破过。案件线索:手电筒、纸条。
第二起案件,死亡时间:1988年10月28日21:00左右,死者:龚晓琴,女,20岁,团结镇粮站验收员。死亡地点:粮站门口五十米处的草丛里。死亡方式:后脑被锤子重复重击死亡,尸体有拖拽痕迹,案发现场被刻意破过。案件线索:神秘邋遢男人。
第三起案件,死亡时间:1990年11月30日凌晨0:30前后,死者:王柳梅(溜溜妹),女,20岁,巴黎会所按摩小妹。死亡地点:巴黎会所后门小巷。死亡方式:后脑被锤子重复重击死亡,尸体有拖拽痕迹,案发现场被刻意破过。案件线索:死者消失的衣服。
林东在黑板上写下这一切后,然后站到旁边,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黑板上,石军看着看着陷入了沉思当中,他在想这几起案件的共同点。
林东见大家都看完了卷宗,说道。“这三起案件,详细卷宗你们己经看了,大家都畅所欲言,有什么想法说说看。”
石军思索片刻后率先开口说道:“从三起案件来看,有三处相同点。
第一,凶手选择在冬季杀人,这个季节天黑较早,便于隐藏行踪,降低暴露的风险性。
第二,作案时间均发生在夜间至凌晨,这说明凶手可能更加熟悉夜间,他的工作很有可能是夜班人员。
第三,所有案发现场均被刻意破坏,表明凶手极其狡猾,是一个具有反侦察意识的高智商罪犯。”
林东对石军的分析点了点头,他环视一圈后继续问道:“还有吗?”
这时晏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王志国是酱油厂工人,在酱油厂西门遇害,龚晓琴是粮站验收员,在粮站门口遇害,王柳梅在巴黎会所上班,在后门小巷遇害。
他们都死在了自己的工作场所附近,说明凶手对这些环境并且与受害者存在职业交集。”
“晏子说的没错,你们其他人还有什么看法吗?”林东此时想激发起大家的头脑风暴,不断让大家去思考。
正在做笔记的小军这时也站起来说道:“林队,王志国案与龚晓琴案相隔3年,龚晓琴案与王柳梅案相隔2年。
凶手的作案冷却期在缩短,如果凶手再次作案,他的时间也许会变成一年后或者几个月后。”
小军从案件周期的角度思考,并且推测出了凶手下一次的作案时间,让办公室的其他同事很惊讶,林东也对他刮目相看,他再次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高鼻梁短头发的年轻人,心中刮目相看。
见大家都没有回应,小军小心翼翼的问道:“额……林队,我这个想法是有什么问题吗?”
林东回过神来赞许的点了点头,鼓励道:“小军,你这个想法非常好,而且对我们的后续的调查有很大帮助。”
小军郑重的点了点头,他刚坐下,石军也投来了肯定的目光。
办公室的众人瞬间像打开了话匣子,开始纷纷议论起来,大家查漏补缺,取长补短。
见分析的差不多的时候,林东故意咳嗽了几声,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这时众人把目光全部聚集到林东身上,等待他这位组长的发言。
林东轻轻把保温杯放在桌子上,然后看着石军说道:“刚才石队分析的非常好,我在他的观点上补充一下。
我们都认为凶手是一个高智商罪犯,那么站在凶手的角度思考,他选择在冬季杀人,除了便于隐藏行踪,还有可能是冬天的尸体在寒冷中保存更久,他或许是为了干扰法医判断死亡时间。
凶手在夜间杀人,除了凶手是夜班人员外,他还可能是一个单身汉,只有单身汉才能长时间潜伏在夜间,因为没有家人,所以不需要那么早回家。
另外,凶手刻意破坏现场,除了具有反侦察意识,可能还有过犯罪经验或者特殊职业背景,例如军警、法医。”
另外,三位受害者都属于基层岗位,车间主任、验收员、按摩小妹,凶手为什么会对他们下手呢?
除了凶手和他们有过交集外,还有可能是因为社会地位或者经济问题所产生的报复心理。
我个人认为凶手的报复心理很强,不管是凶手用锤子砸碎死者的后脑勺还是把尸体在地上进行拖拽,都更像是一场发泄,羞辱死者的方式。”
林东这么一说,大家顿时如醍醐灌顶一般,这场分析像犯罪侧写一样,大家的分析就像在画轮廓,而林东的补充就像给轮廓画上五官,极大的缩小了凶手的范围。
(http://www.yinghuaxs.com/book/cjbjai-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