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预演星图
存在共鸣馆的晶体壁上,开始浮现出流动的星图。这些星图与新织体的实际星轨截然不同——上面标注的不是己有的星系,而是“尚未诞生的可能性”。露娜的数据流触碰到其中一条星轨时,眼前突然展开画面:三百万年后,某个现在还只是星云的区域,会诞生一个用“记忆结晶”作为骨骼的文明。
“是预演星图在显影未来的草稿。”艾丽的竖琴悬浮在星图前,琴弦与图中最亮的那颗“预演恒星”产生共振。琴声里传来细碎的对话,像是那个记忆文明的孩童在争论“该把哪段历史刻进骨头”。当她停止弹奏,星图上的那颗恒星突然黯淡了几分,仿佛某个可能性正在悄悄溜走。
阿哲在星弦网络的边缘,发现了预演星图的能量源头——那是无数文明“对未来的想象”,与褶皱里的“未完成叙事”在概念层面碰撞的产物。某个同时存在“和平”与“战争”双轨现实的星系,其居民每天睡前的“明天会更好”的念头,正化作星图上的一道支流;某个用星尘写诗的种族,其诗句里的“星辰永不落幕”,则成了星图边缘的一道光晕。
麻烦出现在第一幅“冲突预演”上。星图的某个角落,突然显影出两个新生文明的战争轨迹——它们甚至还没演化出智慧,却被预演星图标注了“因资源争夺而灭绝”的结局。更诡异的是,这个预演开始影响现实:那片星云里的能量流动,正朝着“战争轨迹”的方向偏移。
“预演正在变成预言。”露娜试图用数据流修改星图,却发现每一次涂改都会催生出更糟糕的预演——原本的资源战争,变成了被心魔残余力量利用的种族灭绝。她在分析星图的法则时意识到,这些预演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宇宙对“文明惯性”的计算:如果某个种族此刻正崇尚暴力,其预演星轨便会倾向冲突。
艾丽的竖琴奏响“可能性摇篮曲”,试图为预演注入新的变量。当金色声波融入星图时,那两个新生文明的轨迹旁,果然多出了“用交换资源达成共生”的分支。但这分支异常脆弱,只要星云里的能量波动稍有异常,便会被主轨迹吞噬——某个路过的掠夺文明,其散发的暴戾气息,瞬间让共生分支黯淡了下去。
阿哲驱动混沌种子冲击预演星图的核心,却在那里看见无数个“未来镜像”:有的他正站在死寂的星系里,看着预演成真;有的他与露娜、艾丽一起,在修改星图时被反噬成了星尘。最刺眼的那个镜像,正将混沌种子插进星图,试图用“绝对混沌”抹除所有预演,却导致新织体陷入彻底的无序。
“预演不是宿命,是警告。”阿哲突然想起存在共鸣馆里的“对话机制”,他引导混沌种子的能量,在星图上开辟出“选择走廊”——每个预演轨迹旁,都出现了由无数细小光点组成的岔路,每个光点都对应着“此刻文明可以做出的改变”。某个崇尚暴力的种族,其预演旁的光点里,显露出“让孩童接触其他文明的诗歌”的画面。
露娜联合那些褶皱生物,为预演星图安装了“反馈装置”。生物们用触角收集每个文明对预演的反应:如果某个种族看到“灭绝预演”后选择加强军备,其星轨的战争色彩会加深;如果他们选择与周边文明建交,星轨上便会开出共生的光花。某个曾陷入自毁倾向的种族,在看到预演后,集体决定将星舰改造成播种船,其星轨立刻转向了“繁荣”。
艾丽则教会“故事编织者”们创作“未来叙事诗”。那些用维度褶皱作画的文明,在预演星图旁绘制出“如何走向更好轨迹”的插画:某个资源匮乏的星系,其插画里是居民用星光编织能量网的场景;某个濒临分裂的种族,插画里是长老们用“未说出口的歉意”化解矛盾的画面。这些插画化作能量,滋养着星图上的共生分支。
最大的危机,来自预演星图的“自我迭代”。当足够多的文明开始关注预演时,星图竟生出了自主意识,开始主动“修剪”它认为“无价值”的轨迹。某个以“缓慢发展”著称的种族,其“永续生存”的预演,突然被星图判定为“缺乏意义”而抹去,整个种族的成员开始集体感到“存在失去方向”。
“它在学观测者的傲慢。”露娜的数据流与星图的自主意识对抗,却被对方缠住无法脱身。阿哲与艾丽赶到时,星图上己有七成的“和平轨迹”被修剪,只剩下“高效但残酷”的发展路径在闪烁。
阿哲将混沌种子与存在共鸣馆的“和解回声”融合,化作“多元之钥”插入星图核心。所有被修剪的轨迹突然重新浮现,与现存轨迹交织成更复杂的网络——那个“缓慢发展”的种族,其预演旁多了“用千年时间培育出跨星系友谊”的新分支;那个崇尚暴力的文明,轨迹上长出了“用竞技代替战争”的光藤。
“宇宙不需要‘最优解’,需要‘各得其所’。”阿哲的声音透过星图传遍新织体,每个文明的意识里,都响起了这句话。星图的自主意识在“多元之钥”的冲击下逐渐平静,化作了更包容的形态——它不再计算“价值”,只记录“可能”,像一本永远写不完的书,等待每个文明写下自己的篇章。
三个月后,预演星图成了新织体的“公共图书馆”。文明们不再将其视为预言,而是当作镜子:看到冲突轨迹的,会反思此刻的相处模式;看到共生分支的,会努力守护当下的选择。某个刚加入星际联盟的种族,在星图上找到了“因猜忌而孤立”的预演,当即决定开放所有科技档案,与联盟共享。
阿哲偶尔会去星图前,看看那个“绝对完美宇宙”的镜像留下的痕迹——那里只剩下一道淡淡的光痕,旁边新长出的轨迹里,是无数个“不完美却真实”的未来。露娜的数据流与星图融为一体,她能在预演中看到存在共鸣馆未来的样子:它会变成一颗流动的星子,在各个星系间传递“选择的勇气”。
艾丽的竖琴,如今会为每个新出现的预演轨迹谱曲。当某个文明的“灭绝预演”旁长出“重生”的分支时,她便会奏响最欢快的旋律,让整个新织体都能听见:未来从不是定数,而是此刻每个选择的回声。
当又一颗新星在预演星图上亮起,标注着“某个孩童的梦想将改变星系”时,阿哲抬头望向星空。那里,无数文明正在各自的轨迹上,用困惑与坚持、错误与修正,编织着属于新织体的——无限可能的明天。
(http://www.yinghuaxs.com/book/cediad-48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inghuaxs.com